陈来顺
党支部书记名片:陈来顺,1965年
12月生,200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起担任内黄县中召乡陈砦村党支部书记。自2015年以来,带领全村培育种子,发家致富,全村收入每年增加50余万元。
“鼓足劲头,瞄准目标,把创‘星’作为今年的共同任务,大家再加把劲,努努力……”7月6日,在内黄县中召乡陈砦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来顺发出了这样的号召。
近年来,陈来顺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广大村民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民共富之路。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陈砦村也先后荣获内黄县基层党建红旗村、内黄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当好领头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08年,陈来顺担任陈砦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5年。15年来,他在乡间小路上奔走穿梭,用脚步丈量村内的每一寸土地,用手敲开村里每一家的房门。渐渐地,村里泥泞的土地变成了柏油马路,低矮的房门变成多层小楼。
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人均收入低等问题,仍然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如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在与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商讨和决议后,陈来顺围绕优质小麦做起了文章,他先是带领村民发展高效农作物种植产业,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现有的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形成合作社“绑定”企业、农户“绑定”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聚焦“一品一业”,引进高质量、抗倒伏、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建成了以陈砦村为中心的周边村万亩无公害高质量小麦种子基地。然后与滑县顺达种业有限公司达成小麦种子繁育协议,培育种植优质小麦种子,其回收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出0.25元,陈砦村摆脱了传统农业种植的弊端。2022年,陈砦村小麦种植面积1800余亩,全村年产值达396万元。
争做排头兵畅通民富村强堵点
走出第一步,第二步怎么走?陈来顺秉着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理念,带领村“两委”先后多次去滑县、冯庄村、果蔬城等地进行考察,并克服困难将村内150亩土地进行流转,结合村内产业背景及自身优势,确定了麦椒套种新型种植模式。这种套种方法既可以保证小麦不减产,又可以隔开时间段,延长生长周期,相对于传统小麦种植,一年一亩地可实现增收3000元。如今,套种的辣椒苗长势喜人。为进一步惠及村民,陈来顺还建立起“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双绑”机制,与梁庄镇冯庄村一家剁椒厂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陈砦村这种新型种植模式实现了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探索出了一条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产业效益相结合的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做好牵头人开展养殖志愿服务
近年来,陈砦村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生猪存栏3000多头,肉蛋鸡存栏6万余只,但大多以散户形式,没有形成统一规模。为此,陈来顺又挨家挨户,劝说养殖户建立合作社,将畜牧养殖形成规模,计划通过智能饲喂、精准营养、繁育发展等实现存栏量再突破。将各类养殖场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实现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的良性循环。陈来顺还定期为养殖户开展帮扶志愿服务,他们将收集到的棘手问题统一收集起来,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同时采取理论学习、操作实践和参观考察相结合,利用现有养猪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下一步,我们不仅要继续做大做强村里的种植养殖产业,还要提升乡风文明,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让产业更兴、群众更富、乡村更美。”陈来顺说。 (本报记者秦名芳通讯员刘小方曹红磊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