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答案在淅川中原茶文化消费中心邀您来品茶图片新闻郾城区以文铸魂振兴乡村我省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六凉八热“伏牛山珍宴”“新县名菜”您吃过几道?获嘉“封神月饼”上市“毛楼葡萄”送人倍儿有面儿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8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13

郾城区以文铸魂振兴乡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仵树大通讯员张星龚苏秀子

苏进故居变身研学基地,缅怀英雄中坚定红色信仰;闲置农房变身文化合作站,氤氲书香开辟“阅读新空间”……9月10日,雨后的漯河市郾城区显得格外清爽,走在乡村,迎面吹来浓郁的“文化风”。

“最近来我们这玩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人气拉动了旅游消费。”裴城镇裴城村党支部书记黎春伟欣喜不已。

裴城村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之一,村里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壮大乡村文化合作社,举办各类文艺演出,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非遗+旅游”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总体来看,裴城村只是郾城区依托文化资源让群众吃上“旅游饭”,进而发展文旅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典范村之一。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战略,依托联通古今的文化纽带,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好‘文化供给、文旅融合、人才振兴、非遗传承’四张牌,带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郾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占宾说。

打好“文化供给牌”。郾城区实施“农村一公里”文化圈和“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打造“一馆办证,通借通还”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9个、文化游园132座、文化大舞台31个、乡村文化长廊42个、智慧书房11座、城市书屋6个;辖区9个镇(街道)均建设了配套全面、服务完善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造体育健身活动场地105万平方米,乡村健身器材配置率实现100%。

为丰富文体活动,全区年均送书下乡1.5万册、送戏下乡30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2500场以上,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建设基层体育组织300余个,每年组织“走基层送健康”活动,进行国民体质监测2000多人;定期组织举办健身气功大赛、社会足球联赛、农民运动会等群体赛事,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全力打造全市唯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高效推进裴城古村落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许南阁祠”修复扩建项目,快速实施彼岸寺碑数字化保护工程、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

打好“文旅融合牌”。为壮大红色精品游,郾城区围绕党性教育、主题党日学习、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充分盘活市革命纪念馆、赵伊坪故居、苏进故居、沙北县委旧址等红色资源,去年以来开展红色活动近400场,参观游客近3万人次。聚焦“节会经济”,该区打造龙城桃花节、李集孟子文化节等节会品牌;瞄准重大节点,组织“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活动;搭建文化活动载体,形成月末文化广场、周末戏迷秀、民间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4个文化品牌;营造“崇文尚墨”氛围,举办书画志愿者培训班、书法研讨班,推出“流动美术馆”,打造郾城文旅新场景。

打好“人才振兴牌”。郾城区目前共成立37个文化分社、民间业余剧团20个、民间文化组织29家、乡村业余文化团队254支,招募基层文化实践员500余人,年组织举办活动600余场,每年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500余人次。不仅如此,郾城区还出台了“汇聚乡贤力量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实施方案,完善乡贤激励、实施、保障机制,2022年新增乡贤返乡下乡创业3114人。

打好“非遗传承牌”。郾城区利用地图、词条示、图谱等数字化技术,构建“非遗一张图”,举办“非遗购物节暨展销会”,汇聚全市30余项非遗技艺、产品、美食,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一个集吃、游、购、赏、娱于一体的非遗宣传平台,带动文旅市场持续火热。目前,全区已成功申报省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29项,区级项目69项,非遗传承人30人,涵盖八大非遗名录。

“郾城区将发挥文化建设培根铸魂作用,把文旅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郾城力量。”郾城区委书记李新伟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