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侠巴富强通讯员陈海棠
一个农民有啥秘诀?把废弃羊毛变废为宝;一把刷子咋恁厉害?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带动7万多人就业;一个时尚产业为啥恁牛?打破国外行业垄断,创立60多个自主品牌,让传统的农业大县走向世界,焕发出蓬勃生机。
10月28日,记者走进鹿邑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探秘全球最大化妆刷生产基地--鹿邑县化妆刷产业园。
“随着散户的不断增多,去年比往年国内国外总销售额上涨了20%,出口30多个国家。”当天,在俄罗斯参加完展会,刚刚回国的鹿邑县尾毛和化妆刷行业协会会长、河南正一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应成说,“鹿邑已升级为中国化妆刷之城,谁也夺不走了。”
忆往昔,秦应成感慨万千:“转眼四十几年来,从为吃饱饭‘梳羊毛’,到发展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鹿邑县化妆刷产业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蝶变之路艰辛不易……”
新生
天津求学一把尾毛“梳”出致富路
1978年,一心想当工人的鹿邑县张店乡宋坑村村民谢国银搭上了北上天津的列车。他投奔在天津工作的亲戚,希望亲戚能给他找个工作。
亲戚说,他在工作中接触到了一个专门来中国购买细尾毛产品的日本客户,当时国内还少有尾毛产品,他感觉这个产品很值得开发研究。
听说能跟外国人做生意,谢国银顿时来了精神,因为当时鹿邑农村几乎家家养山羊,羊毛都是需要拿钱让人拉走的废弃物,原材料易得,关键是缺少加工尾毛的技术。
在亲戚的引荐下,谢国银开始跟着天津技术员学习尾毛加工技术。三个月后,谢国银带着几小把尾毛样品兴奋地回到老家。
回家后,谢国银才发现自己学到的技术,不过是尾毛加工中的几个环节,想要自己加工尾毛,还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
没有人,谢国银就领着生产队的几个农民成立“科研小组”。
没有工具,用梳子梳羊绒,用罗面的罗刮出毛根,用表带拔羊毛。
没有经费,找亲戚朋友借钱,三年借了二三十万元。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谢国银逐渐发现了尾毛加工技术的奥秘。从学习挑拣羊毛开始,一步步攻克水洗、梳理、揉把等各个尾毛加工环节技术难题,组建起鹿邑县第一家村办尾毛加工作坊。
1980年,张店乡尾毛厂建立,第一批研究生产成功的15公斤羊尾毛产品出口日本,谢国银和乡亲总算见到了回头钱。1986年,尾毛厂月产值达十几万元,效益越来越好,本村和周边几个乡村的年轻人都来学。谢国银就号召大家学习技术后,在家加工好羊尾毛再卖给他。
这个方法一出,十里八村的村民都开始“梳羊毛”。
自此,尾毛产业在张店乡遍地开花。宋坑村2001人,其中1260人参与尾毛加工产业,宋坑村成为中国尾毛产业第一村。
鹿邑县尾毛加工小作坊迅速发展至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
蜕变
河北取经一把刷子承载芯片技术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村里当年跟着谢国银学习的学徒们接过了尾毛加工行业发展的接力棒。秦应成就是其中一员。
此时化妆行业兴起,羊尾毛制品从高端的毛笔和刷子变成了化妆刷。很多国外化妆刷企业在天津、河北、深圳等地建厂。
一批胆大的鹿邑人开始南下北上“淘金”,成为尾毛供货商。他们的足迹遍及深圳、东莞、天津等全国各大城市。
1997年,秦应成在河北青县创建了自己的商贸公司。“天津、河北主要是韩国、美国人办的化妆刷厂,我们一边给他们供应原材料,一边向老外学习制刷技术。”秦应成说。
可时间一久,鹿邑人发现由于自己在制刷技术上一直被“卡脖子”,产业的利润大部分都让外国人赚了。
“一定要掌握化妆刷的制刷核心技术!咱做尾毛加工,只是给美国、韩国工厂供应原材料的,从毛到刷,实现了质的蜕变,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秦应成说,“2000年以后,我们就开始往化妆刷发展。”
“一开始,外国企业都防着我们,不教,我们跟他的技术人员搞好关系,‘挖’来了他们的技术员。”秦应成回忆,“2008年我们就开始做化妆刷了,刚开始做化妆刷,没有客户,我们就先给外国化妆品企业代加工化妆刷系列产品,有问题了,他们可以给我们纠正。”
“整毛、称毛、梳毛、墩毛、绑线、整理毛型、推毛、入管、压管……我们逐步掌握了全套制刷核心技术、流程工序。”秦应成说。
几年后,鹿邑人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外国化妆刷企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产品性价比开始在市场上没有了竞争优势。“因为物美价廉,很多国外客户直接来找我们下单。”秦应成说。
伴随着在外鹿邑老乡化妆刷生意的风生水起,对尾毛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鹿邑县大小尾毛加工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年产羊毛3000多吨,占全国尾毛加工出口量的80%以上,鹿邑有了“中国尾毛之乡”的美誉。
壮大
政府聚力一座时尚之都拔地而起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产业怎么选,我们下足了功夫。尾毛加工在鹿邑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群众基础好、技术能手多、行业认可度高,加之污染小、市场前景好,我们决定把尾毛制刷产业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抓手精心培育。”10月28日,鹿邑县委书记李刚说。
2016年,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找到发展化妆刷产业这一方向,鹿邑县迅速出击,实施“凤还巢”工程,多次南下北上,引导鹿邑籍企业家返乡创业,推动化妆刷企业集聚发展。
为了筑巢引凤,占地近70公顷的鹿邑县化妆刷产业园在县产业集聚区拔地而起。并专门成立尾毛产业办公室,为化妆刷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
“一家公司在产业园落地,尾毛办的工作人员全程服务。有的企业厂房建好并投入生产了,却和职能部门的人还不认识。”秦应成说,良好的创业氛围让产业园迅速聚集一百多家化妆刷加工企业抱团发展。
为了让入驻企业安心暖心,县里给予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提供5000元的创业开业补贴,以及减税等诸多优惠政策。
“做化妆刷,我是回鹿邑的第一人,就是想把这把刷子带回老家。”秦应成说,经过深思熟虑,2009年他决心关掉河北青县的公司,返乡创业。
“2016年入驻化妆刷产业园后,政府帮我们协调水电,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让企业迅速投产。”秦应成说,“政府还投入1亿多元,为产业园配套了日处理量3000吨的污水处理设备。实现加工全过程零污染,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统一购进原料、统一产品标准、统一销售价格……2017年,尾毛办、尾毛化妆刷产业协会的成立,让化妆刷企业得以抱团发展,竞争力更强,加速了产业升级。”秦应成说。
2018年,秦应成把韩国的合作伙伴也动员过来,合作创办了河南正一产业有限公司,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生产格局。
几年时间,鹿邑县化妆刷产业集聚效应凸显。2020年化妆刷产业总产值76.8亿元,化妆刷出口量占全国的75%以上,形成全国最大的化妆刷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化妆刷之乡”。
崛起
转道电商一个自主品牌打破国外垄断
2018年,为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秦应成请大学毕业的女儿秦方华到企业帮忙。可没过多久,父女俩就发生了争执。
秦方华认为,给世界大品牌做代加工,永远受制于人,代工费低、利润薄,如果能够拥有自己的品牌,不但利润提升,国人也能用上物美价廉的产品。只有叫响自己的品牌,产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秦方华说:“我想发展内销,创立品牌。父亲当时是以出口为主,我们俩就一直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争吵。”
谁也说服不了谁。父女俩就约定来一场竞赛,秦应成继续去抢代工的订单,秦方华去培育品牌,发展电商,约定两年为期,谁的销量大,谁取胜。
说干就干,秦方华找专业团队设计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开启了网店。整个2019年,秦方华都想尽办法在推广品牌上下功夫,但销量却让她大跌眼镜:“刚开始一天下来,没有单,或有两三单。”
年底比销量自然是秦应成赢了。
正当秦方华赔钱,秦应成心疼的时候,转机来了。
鹿邑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化妆刷产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鼓励企业打品牌、搞创新,凡是在这方面下功夫的企业,可以享受税费、融资等各方面的优惠。
在政府派驻企业的专家团队的帮助下,秦方华加大创新力度,平均每月研发3款到5款新品。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秦应成花大力气跑来的很多外贸订单都黄了。
而此时,秦方华的电商开始发力。
秦方华说:“从当年5月到年底,订单进入一个猛增的状态。”
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再加上秦方华一年多的推广,他们的自主品牌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调个了!内销占70%,真没想到国内这块‘蛋糕’这么大。”秦应成欣喜地说,“2020年我们总营业额是1.2亿元,超过预期的40%。”
经过这场比赛,白手起家、经验丰富的秦应成对创品牌、拥抱电商的秦方华刮目相看,“以后大胆放手让她做。女儿年轻化的思维比我超前,我很满意。”
“最让我高兴的不是赢了父亲,而是我们民营企业自立自强,没有止步不前,一直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奔跑,引领国货品牌追上来,超过去!”秦方华说,“蔻莲娜”“惠姿蔓”“初茵”“蓝魅儿”“淡扫峨嵋”……现在我们提起一家公司,首先想起来的是由公司创建的品牌。
如今,鹿邑县化妆刷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50多家,拥有自主品牌60余个,化妆刷产业年销售额突破130亿元,带动7万人就业,形成一个集产品研发、标准制修订、品牌创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百亿级”化妆刷产业集群。
小小的化妆刷,是什么力量让它撬起一方产业,带动一方就业,扮靓全球女性?
是谢国银、秦应城老一代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鹿邑县委、县政府给钱给物支持创业创新,全方位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是秦方华新一代不断转换赛道,创立自主品牌,推动国货崛起的创新精神。
历经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借助政府的全力扶持,鹿邑化妆刷产业真正强起来,站了起来,实现弯道超车,走在世界前沿。
“更关键的是,通过对化妆刷这一样板产业的扶持,鹿邑抓住了推动返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向外界彰显了一流营商环境软实力,老子故里兴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热潮。”李刚说。
截至目前,鹿邑县返乡创业者累计达10万人,累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5万个,带动就业19.5万人。鹿邑县化妆刷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