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萌萌通讯员黄伟
“近年来,淇滨区坚持把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实施‘11311’工程,即编制一套数字乡村建设及运营标准、搭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涵盖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打造一系列农业应用场景、组建一批数字乡村运营服务团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化手段,以‘精确、精准、精细’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红利,不断提升基层智慧治理水平,走出一条具有淇滨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12月8日,鹤壁市淇滨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董长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淇滨区在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完成情况终期评估中,荣获全国综合排名第七名(中部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淇滨区被评为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淇滨区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理念,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要求,编制数字乡村规划方案,对钜桥镇岗坡村、上峪乡桑园村等5个村开展首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实现村情、三务公开等信息数据汇入每个村建设的数字乡村(村级)服务平台,最终汇入淇滨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按照数字乡村定制版、标准版、基础版三个模式,大力开展数字村庄建设工程,围绕乡村建设行动,农村加快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实施“一村一套餐”的定制服务,建设以健康水站、共享打印机、共享充电桩、共享快递柜、共享洗车机、共享洗衣机等为代表的数字化设备,为发展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夯实农村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农业开创“智慧”农业新天地。淇滨区利用北京农信通集团提供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在全区集中打造了数字菜园、数字果园、数字菌园、数字牧场等7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有数字设施农业应用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站、水肥一体化设备、控制终端等物联网设施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等,让农业插上信息化翅膀,实现了农业“种、管、收、销”数字化,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饮马泉薯业合作社建设农田管理平台、智慧灌溉手机App、病虫害预警系统、智能育苗生产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京东网上销售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农业全过程数字化,实现年销售红薯种苗5亿棵、红薯销售800万斤,被评为国家级合作社。
数字平台让乡村治理跑出“加速度”。淇滨区整合党建、政务服务、“雪亮工程”等资源,建立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在全区75个行政村实现了智慧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基层治理数字化、智慧应急平台全覆盖,实现95%行政许可事项线上受理。实施“雪亮工程”,安装一类视频监控点位3000余个,依托“蓝天卫士”远程监控系统,利用通讯铁塔安装监控摄像头37个,监控覆盖面积达13万亩土地,全天候监测农村苗情、火情、灾情。搭建智能户厕管控平台,对农村户厕管护过程中各种要素进行统筹管理,建立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2%。钜桥镇依托岗坡村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数字乡村镇级运营中心,实现对区域内站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业务指导,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此外,淇滨区还研究制定招商引资惠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探索数字化助农新路径。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引进京东、阿里、360、航天宏图等头部企业,为全区乡村农产品线上交易、乡村地理信息预警、农村快递物流业发展探索了一条可推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