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谢辛凌
“你瞧瞧,这草莓,不仅个头大、颜色艳,口感也相当不错哩!”1月15日,沈丘县付井镇周寨村诺诺生态草莓种植园里弥漫着香甜的味道,绿油油的草莓叶下,一颗颗鲜红的草莓惬意地躺在垄上,许多白色的花朵正在接受蜜蜂的亲吻,颗颗如同红宝石般的成熟草莓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吸引不少游客手提小红篮子前来采摘。
大棚里,王梁汁和段慧勇夫妻俩忙得抬不起头:“新下来的订单草莓抓紧打包,外地批发客商昨天都预订好了。”收拾好红彤彤晶莹透亮的大草莓,段慧勇抱着小儿子坐在小凳子上和记者聊起了“莓”好生活。说话间,段慧勇的丈夫王梁汁的手机又开始“丁零丁零”地响个不停,听着客户们的要求,王梁汁开始组织雇工熟练地采摘、称重,忙得不亦乐乎。
“俺家的草莓种植园采用农家肥和专用配方肥作基肥,以物理方式预防病虫害,蜜蜂授粉,不添加催熟剂,这样结出来的果子饱满、果味浓郁。”王梁汁向前来批发的客商“显摆”自家的草莓。
“这草莓个头大、颜色艳、口味正,吃起来格外香甜。”从附近周营镇东李营村自驾赶来采摘草莓的李晓丽一边采摘草莓,一边拍抖音视频。
“今年是俺种草莓的第3个年头,新引进了天仙醉、章姬、奶油等新品种,口感都很好。”段慧勇兴奋地说,草莓现在已陆续进入了盛产期,每个大棚产量1500多公斤。
据介绍,“80后”王梁汁和“90后”段慧勇夫妻俩以前在外地务工,在镇党委、镇政府优惠政策感召下返乡创业。经过多方市场考察,流转20多亩土地在家乡发展大棚草莓特色种植产业。夫妻俩通过互联网学习种植技术,还在直播间里分享种植草莓的技巧,记录在种植过程中遇见的趣事。通过互联网,他们收获大批采摘“铁粉”,有时候一天就能吸引来八九十位游客,全年销售草莓3万多斤,纯收入达20万元。
草莓种植园创办起来后,也为当地留守妇女增加了务工收入。“我们岁数大了,体力跟不上,没法外出打工,在这帮助打理草莓种植园,活不累,离家近,一天能收入70多块钱。”在草莓种植园打工的留守妇女王春梅喜笑颜开。
近年来,沈丘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发展思路,引导各乡镇(街道)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辣椒、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扶持农民发展规模化产业,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