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华通讯员杨明华
“早春天气温差大,容易有倒春寒,一定给大棚增设草苫子,防止草莓发生冻害。”2月19日,正月初十一大早,人称“土专家”的汝南县常兴镇卫东农资店老板娘赵艳勤,一边查看草莓生长情况,一边向种植户传授御寒知识。
赵艳勤今年48岁,从事农技推广25个年头了。从“门外汉”到“土专家”,她走过一段不同寻常的路。
赵艳勤原是县农机公司员工,1999年嫁给常兴镇开农资店的刘卫东。由于不懂农业科技,赵艳勤只能干装卸农资的活儿,每天累得腰酸背痛。
赵艳勤的婆婆曹文美是退休农艺师。看着儿媳整天忙碌,心疼地说:“小勤,搞农资服务,不仅要力气,还要掌握种植管理技术。”婆婆的一席话,点燃了赵艳勤学习农业科技的热情。
于是,赵艳勤白天忙完生意,夜晚伏案学习,不懂的地方她就请教婆婆。她还先后到驻马店市农广校、省农科院进修,终于熟练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果树嫁接、生物农药配比、滴水灌溉、生物杀虫等技术。
为了将知识付诸实践,赵艳勤经常到田间查看小麦、玉米、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农户一起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去年初秋,穆屯村魏秀英的大棚蔬菜出现枯黄死苗现象,急得魏秀英哭了起来。“这是未及时通风造成的,中午应给大棚通风1~2个小时。”赵艳勤立即给予指导,让魏秀英避免了重大损失。
常兴镇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由于品种单一,米质差,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突出。2000年春,水稻育秧时节,赵艳勤向镇政府提出改良水稻品种、提升水稻品质的建议,并配合前来的省农科院专家开展优良品种培育推广工作。赵艳勤还将自己掌握的水稻育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广大稻农。
近年来,赵艳勤把目光瞄准生态产业,致力蔬菜、瓜果、中药材等良种良法的推广,引导农
户发展立体种植,推广“花木+中药材、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双垄地膜花生及双垄地膜西瓜种植等技术。
“用好科技这张牌,乡村才能更振兴。”赵艳勤说,新的一年她将继续做好农技推广,谱写科技兴农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