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萌萌通讯员杨诗捷
“村里的变化大着呢!”2月15日,回村过年的淇县桥盟街道桥盟村村民卢俊喜递上几根香烟与站在街口的叔伯们聊了起来。
2002年大学毕业后,卢俊喜一直在外工作,每年春节,他都会回村过年。
“今年春节假期,可以在家里待上十几天吧。”卢俊喜说,感受最大的是村里人的幸福感、满足感越来越强了。
最近几年春节,卢俊喜发现村里每年都有新变化。“跟父母聊聊发现,村里老年人的各种保障和民生相关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了。”卢俊喜说,村里路变得越来越好了,村东边建了公园,大家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村西边修了跨赵家 渠桥,方便了大伙儿出行。
“道路两旁挂起了灯笼和彩旗,村子旁边有个大商场,交通、物流也基本上和城市里一样,这让我们在外工作的人特别放心。”卢俊喜说。
同是桥盟村返乡人员的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杜战军,由于从事基础设施设计工作,对村内基础设施的变化印象深刻。
“自来水入户、天然气入户之后,农村生活污水也接入了市政管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又前进了一大步。”杜战军不久前为住在老家的母亲翻新了房屋,并在房内接通了天然气、暖气,安装了冲水式厕所。“接老母亲往城里她又不去,所以就非常挂念她,如今老家的环境、生活质量让我足够放
心。”杜战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