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咕咕声中一岁除绿色大棚春来早“麻花”拧紧往外走致富路上“嘎嘎”叫“心愿单”带来大改变乡村蝶变满目新千人团拜一家亲拿工资的更多啦一地两收到三收产业兴旺乡村美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88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2-27

西杨玘屯村

咕咕声中一岁除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精心打造泥塑产业,壮大规模,做强品牌,让黄泥巴变成致富增收的“金疙瘩”

□本报记者焦莫寒实习生赵杰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西杨玘屯村着实火了一把。

墙壁彩绘、大型泥塑、栏杆雕刻……在浚县伾山街道西杨玘屯村的大街小巷,泥咕咕的元素随处可见,无一不彰显着“中国泥塑第一村”的样貌。

“孩子在网上看到这里,想要来‘打卡’泥咕咕,我们趁着春节放假开车来玩。”2月17日,大年初八,杨建丰一家从郑州开车来西杨玘屯村,想看看造型别致的非遗泥塑泥咕咕。

西杨玘屯村是泥咕咕的集中产地,2006年,浚县泥咕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党支部书记宋楷全介绍,近年来,西杨玘屯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精心打造泥塑产业,全村上到老人、下至孩童,人人懂泥塑、会泥塑,壮大规模,做强品牌,把小泥塑做成了大产业,让黄泥巴变成了致富增收的“金疙瘩”。

咕咕一响,打麦进场!取土、和泥、捏制、修坯、扎孔、晾晒、烧制、彩绘、油漆……活灵活现的泥咕咕就这么诞生了。“我老在‘抖音’刷到,刚还在看憨刀老师在烧呢!”杨建丰的女儿澄澄兴奋地说。

澄澄嘴里的憨刀老师本名宋楷战,是土生土长的西杨玘屯村人,另一个身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做好泥咕咕传承工作,他又回到村里,带领团队成立公司,加入合作社,带动村里传承发展泥咕咕。据宋楷战介绍,目前合作社一边加强与文创公司深度合作,一边与景区联合,发展体验游、研学游等项目,还在探索与网红合作带货,共同发展。宋楷战说:“小时候就开始玩的泥咕咕,希望未来它能在世界各个角落继续耀眼。”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我们也是喜在心里,”宋楷全说,“泥塑产业已成为我们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一年,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泥咕咕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打造传统文化云赏新地标,努力让泥咕咕产业成为村民足不出户致富的好帮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