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普惠让农民富起来
3月3日,在汝阳县小店镇甜瓜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洛阳市劳动模范、获洛阳市“最美乡贤”赞誉的基地负责人马明盼。他告诉记者,十年前,大学毕业的他返乡从事甜瓜种植,结合生产实践和专业技能,与河南农大合作,研发出50%发酵牛粪无土高效长季节栽培技术,种出来的甜瓜皮薄、品质好、亩产高、瓜期长,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后来曾一度缺少扩大生产经营资金。村“两委”通过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将其融资需求推送给县农业银行,最终,他获得100万元的“惠农e贷”。如今,马明盼的甜瓜团队股东已达24人,其中18人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在伊川县、中牟县等地创建甜瓜种植园区,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团队创建的“牛粪上的甜瓜”品牌享誉一方。
无独有偶,洛宁县东宋镇照册村脱贫户何绍民连续3年在5万元邮储银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支持下发展肉牛养殖,每年收入4万~5万元,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致富之路。
为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以来,洛阳市出台多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包括构建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县设金融服务中心,乡设金融服务站,村设金融服务部,协调金融机构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金融“副县长”、县区农业农村或金融部门金融“副局长”;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由各县出资设立农户贷款信贷风险补充资金池,对合作银行新投放农户贷款中不良率超过2%的部分进行补偿,撬动银行敢贷、愿贷;统一系统、统一标准开展信用村评价,获评信用村由县区政府统一授牌,引导银行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重点倾斜。截至2023年年底,洛阳市已评选出信用村1685个,占全市农村行政村(社区)总数的66.26%。
精准支持让产业兴起来
位于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的爱荷牧业有限公司2023年扩大养殖规模,由于缺少有效抵押物,一时无法办理担保贷款。孟津区金融服务中心委托农业银行帮其设计融资方案,引入“智慧畜牧贷”,采取智慧监管、活体抵押的方式为其发放贷款1550万元,解决了发展资金问题。
2022年7月,洛阳市出台《关于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已累计向牛羊产业发放贷款超10亿元。
围绕如何有效支持特色产业,洛阳市各县区金融服务中心定期开展融资对接,为企业把脉问诊。
为支持汉服消费火爆出圈后民宿行业的发展,洛阳市政府出面引导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豫游民宿贷”“惠农e贷·民宿贷”等专项信贷产品,引入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采取银担合作模式将单户授信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2023年,洛阳市新增“民宿贷”3.34亿元,余额达7.68亿元。同时,该市还持续加强保险产品创新,花生“保险+期货”试点率先在宜阳县落地,推动保险产品由保产量逐步向保价格、保收入升级,强化对农业特色产业的风险保障。
联动产业,金融创新,“贷”火了一个个产业:“香菇贷”撑起了南部山区一个个大棚,“苹果贷”让洛宁硕果满枝,果农笑逐颜开,“樱桃贷”“草莓贷”催生出一个个采摘节,也引爆了集踏青、观光、采摘于一体的近郊游。
发力基建让乡村美起来
走进洛阳市各乡村,你会发现,昔日农村“刮风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的乡间小道,早被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取代,一排排绿植和小楼,一个个健身场地,还有新建的充电桩,似乎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幸福的故事。
生活面貌的改变,源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伊川县地处豫西浅丘陵地区,70%土地属于旱作区。近年来,该县依托土壤富硒优势,培育出富硒红薯、富硒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农业规模化水平不高。2023年,该县谋划实施了25.8万亩的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为解决县级平台融资能力弱的问题,县政府通过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灌溉计量收费,将沉淀的农田水利设施等公益性资产变成优质经营性资产装入县级平台,将农业产业园、水利灌溉设施等有收益的资产与乡村道路、供排水一体化等公益性资产科学合理搭配,对接银行融资。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使“富硒”系列产品开始走上市场,使群众生产有保障、农副产品有市场、农民种田有奔头。
为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基础设施,洛阳各县区组建投融资专班,对接金融机构。2023年,国开行、农发行在洛阳审批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合计108.28亿元,投放66.07亿元,支持洛宁县洛河生态治理、新安县经开区供排水供热一体化等项目,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52.1亿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近年来新高。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金融助力从未停歇。谈到新时期洛阳农村金融工作,洛阳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刘枫满怀信心地说:“洛阳市将持续抓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率先在孟津区、嵩县开展农民居住财产权、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所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完善考核评价、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农户贷款信息化系统,使农民足不出村实现融资对接,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杨青通讯员李森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