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豪杰)4月1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花生抗病优质高产宜机收新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郑州举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以来,花生作为单一作物被列为专项,尚属首次。
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0万亩左右,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1/4以上。“提升河南花生产业发展水平,对助力国家花生产能提升、产业提质增效和保障国家油料安全意义重大。”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刚说。
据了解,去年,省科技厅联合项目牵头单位河南省分子育种研究院,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了10家项目参与单位,开展多方协同攻关,力争实现花生新种质创制和应用的新突破。
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说:“项目的启动实施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油料作物,保障国家油瓶子安全的决心和对花生产业的重视。从事花生科研的我们应勇于承担责任,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在项目执行结束时交出满意的答卷。”
品种好不好,用户说了算。事关花生新种质创制,突破口在哪儿?从需求中找方向。此次项目启动之初,项目牵头单位就积极邀请花生产业相关企业、种植大户等参与。
浚县丰盛种植合作社相关负责人柳存旺介绍说,当地常年种植花生,受制于天气、连作等多种因素,花生青枯病、白绢病等病害频发,虽然可用药剂防治,但在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背景下,从品种上入手,高产、高抗新品种对产业发展十分有利。
“通过对病害的研究,建立抗病鉴定技术,从而筛选和创制种质,正是项目目标之一。”张新友说。
河南邦农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展介绍说,随着花生加工需求日益增加,花生的机械化收获难题亟待破解。
“目前破损率和落果率高是花生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课题负责人、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董文召研究员表示,虽然对影响落果率、破碎率的主要因素已有研究,但缺乏这些性状的精准鉴定方法,制约了花生宜机收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
“建立精准鉴定技术、创制新种质,能够为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撑。”董文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