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夏振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这桃花,不仅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也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盛开。
在西华县,不仅有传承千年、蜚声四海、令人口舌生津的胡辣汤,颍河畔,还有一方阡陌交通、田畴尽染、令人流连忘返的桃花源。
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
“这是我第五次来这里游春了,粉色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青青的麦苗,远看像一幅画,很壮观也很漂亮!”4月6日,在颍河堤岸上远眺的吴女士告诉记者。
每逢3月底4月初,黄桥乡境内的桃花次第盛开,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踏春赏花、采风写生、观景摄影、休闲娱乐。这里桃树种植面积约1.7万亩。以该乡裴庄村为核心区的桃花源至今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西华县按照品种多样化、种植规模化、果园景区化、两岸一体化、造景匠心化、桃木资源化、经营产业化、管理协调化、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通过流转土地5300亩,免费发放桃苗31万余棵、有机肥1120吨,改良土壤1万亩,发放租地补贴400余万元等一系列措施,扩大桃树种植面积,逐步形成全省规模最大的连片桃园基地。
该县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把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做大桃园产业品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作为头等大事,制定长远规划,努力在基础设施投入、桃树品种更新、鲜桃销售加工及生态观光旅游等方面做文章,通过建基地、强品牌,塑龙头、拓市场等措施,促进村民致富,增强影响力,提升对外形象。
培育和栽植优质桃树是桃花源起势高飞的根基。西华县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依据中国资源基因库优选种苗,引进蟠桃、油桃等系列优质名品桃树49种,实施原有桃树品种逐年更替计划,形成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搭配格局,桃子成熟期、采摘期、收益期由原来的6月至8月变为5月至10月,桃农收益从一般品种每亩6000元向优质品种每亩20000元挺进。
角隅成景媚赏客
乡村蝶变向美行
西华县依托“万亩桃园”,聚力打造“桃花节”品牌。该县已持续19年举办“桃花节”,今年又将“桃花节”提档升级为“桃花赏游消费季活动”,乡村赏花踏青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影响力、承载力、带动力逐年增大,游客规模由最初的十万人次增至如今的百万人次。
以文彰旅,丰富品牌内涵,赋能品牌价值。每年“桃花节”推出的非遗文化演出、书画交流笔会、民间艺术展演等极富乡村味、地方味、田园味、人文味的文体活动,看点十足,令人沉醉。
生态观光品牌的成型,源于该县以观光服务向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为目标指向。
近年来,为把“万亩桃园”打造成为3A级并升级为4A级西华桃花源生态风景区,该县投入资金2.4亿元,实施“桃花节”活动主会场拆迁建设、境内国道和建设大道提升等工程;投入资金3.2亿元,新修“万亩桃园”道路12条、23万平方米,解决园区内道路基础设施短板问题;投入资金约1亿元,推进“桃花岛”康养基地项目建设,改善道路、桃花湖等基础设施。
如今,桃花源胜地呈现出风格独特、设施齐全、交通有序、环境整洁、文明充溢的崭新面貌,赢得“中国美丽田园”的美誉。
采花食实枝为品
链起产业富乡亲
桃花源美景吸引的是游客,拉动的是经济,链起的是产业。
西华县以持续深化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为抓手和率先建成农业强市为契机,抢抓周口市打造沙颍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战略机遇,在做大“赏花经济”的同时,深挖桃文化,深耕桃产业,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形成全产业链条,完成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华丽嬗变。
“我们背靠万亩桃果,原材料供应有保障,运输成本也很低,对桃子进行加工生产出的桃酵素、桃花饼、桃饮料等系列产品效益可观,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纯利润500万元。”河南桃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依托河南宏旺木业有限公司、西华县合盛种植合作社等30多家本地加工企业、合作社,当地积极引进鲜桃销售、桃产品深加工、桃枝加工、纸箱包装、冷链物流等企业。
一桃压百木。西华大力发展桃木制品,依托当地企业,收购废弃桃枝进行深加工,生产板材和生物质颗粒,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带动260户农户就业增收。
西华积极建立完善以“县园乡站村点”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了裴庄村综合便民服务站,一体化推进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发展,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桃农收益提高35%以上。裴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0元。
“俺每年参与网上直播带货20多场,围观网友100多万,网上订单2万单左右,交易额达300多万元,效果真不赖!”黄桥乡人送“桃子哥”称号的和合胜自豪地说,生态原产地产品“黄桥蜜桃”系列农特产品,通过淘宝直播活动年订单达10万余单,交易额达3700多万元。
黄桥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家庭农场65个,带动3600多户群众种植桃树、1200多户群众种植无公害西瓜、草莓、葡萄等。
一桃兴众业,一桃链三产。当前,该县建立了集高品质桃树基地、绿色果品生产、果品储藏保鲜库、果品加工基地、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业态模式,激活了农特产业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