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永安马进伟)4月14日,春雨过后,在鲁山县熊背、下汤、赵村等乡镇的柞蚕绿色高质高效养殖园区山坡上,蚕农们正忙着小心翼翼地把蚕宝宝撒在青翠的柞树叶芽上。
“你们现在看到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过两天它们就会蜕变成金黄色的幼蚕,神奇吧!蚕宝宝经过四眠五龄一次次蜕变,最后吐丝结茧,那时一春的付出就变成真金白银啦!”蚕农赵亮兴高采烈地介绍。
“蚕上坡前,我们出动两架无人机对蚕坡进行了全面消毒,同时严把蚕种质量关,对蚕农进行技术培训,做足功课迎接春蚕上坡。今年整体形势非常好,春季柞蚕有望丰收。”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蚕业生产股股长郭亚光说。
自4月8日第一批蚕种进入蚁场以来,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每日组织技术人员走上蚕坡,为蚕农送去生产物资和最新的养殖技术。此前,该县与贵州蚕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对蚕种进行了异地复壮,并对蚕坡进行留桩放拐,增加载蚕量,硬化了养蚕核心区的生产道路,为放养春蚕创造优越的条件。今年,鲁山县春蚕规划放养面积近10万亩,和去年同比增长20%以上。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我们将着力培育优质蚕种,以‘公司+合作社+工厂+蚕农’等形式,与蚕农抱团发展,充分调动蚕农的养殖热情,放大‘一根丝’的富民效应,稳步提高蚕桑及丝绸家纺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贺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