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单产提升洛阳在行动船艇“淮滨造”扬帆江河“嵩山黄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杞县精准“导航”产业链招商襄城县汾陈镇一产“接二连三”第三十一届全国磷复肥行业年会在新乡召开春日里的夏粮“保卫战”春管服务零距离再生稻一种两收收益好图片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春日里的夏粮“保卫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重在预防。”4月24日,从事植保工作20年的平舆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冯贺奎介绍说,在玉米种植区,病菌寄生在玉米残体上,小麦扬花期释放孢子,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浸染小麦,引起麦穗枯白,除产量损失外,麦粒带有毒素,被污染的小麦失去食用价值,因此危害极其严重,是暖湿地区小麦头号重大病虫害。

如何预防?冯贺奎说,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麦穗上形成白穗,要像打防疫针一样及时打药,见花打药,必须在麦穗感病之前进行药剂预防控制。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驻马店农业科学小麦研究所所长朱统泉提醒,每亩可用25%戊唑醇悬浮剂35~40克,40%丙硫菌唑·戊唑醇40克,或40%戊唑·咪鲜胺30克,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20毫升,或20%氰烯·己唑醇120克,或48%氰烯·戊唑醇40克,或20%氟唑菌酰羟胺50~60克,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赤霉病的发生。

防灾就是增产,减灾就是增收。平舆作为重点防范区,今年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多、气温偏高,预测赤霉病重发风险高,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全县已采取统防和群防相结合的措施,用高效药剂预防了一遍,现在正在进行第二遍防治。截至目前,平舆县共出动无人机等大型施药机械300多架,开展“一喷三防”和小麦赤霉病防治150万亩次。

平舆县小麦播种面积122万亩,约占驻马店全市的十分之一。“县政府专门筹集资金721万元集中采购防治农药,分发给群众支持群众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和‘一喷三防’。同时,全县成立领导小组和5个防控督导组,巡回检查,促进各乡镇落实防控措施和喷防进度。”冯贺奎说。

当前小麦生产中还有哪些潜在危害?如何防治?

朱统泉提醒广大种植户,小麦在开花后若麦叶黄绿,有早衰征兆,要进行及时预防,可以结合喷磷酸二氢钾加喷尿素,尿素浓度为1.5%~2.0%(切忌过浓),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5%,连续喷施2~3次。因为尿素最容易被叶子吸收,并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对防早衰、增粒重有较好的效果。

“麦倒一把草”。小麦倒伏后,叶片重叠,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养分运输也受阻,成熟延迟,对产量影响很大,预防小麦倒伏很重要。一般倒伏减产20%左右,严重者可达40%~50%,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以后,倒伏愈早,减产愈重。严防灌浆期进行大水漫灌,特别是大风来临前严禁浇灌,确保小麦不倒或少倒。

需要注意的是,当预报有干热风或遇到气温30℃以上、风力3级连续3天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30%以下的天气时,要及时喷施1%~2%的尿素水或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一般每3~5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可有效预防高温天气及干热风对小麦后期的影响。

同时,应注意叶面喷肥增粒重。在小麦开花后,灌浆初期至中期,叶面喷施1~2次2.0%尿素加0.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麦健或硝酸钾等叶面肥,千粒重可有效增加2~3克,增产10%左右,因为后期喷磷酸二氢钾有利于增加小麦茎叶中有效磷和糖分的含量,可促进灌浆,使千粒重增加,且成熟期提前。但喷磷酸二氢钾不宜过晚(蜡熟期喷无效)。小麦喷施叶面肥最好避开中午前后的高温时段,以免造成“烧叶”,时间最好在上午9时到11时或下午4时以后,以利叶面吸收,和防治病虫可同时进行。“总的来说,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粒重是小麦后期田间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要预防旱、涝、风、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朱统泉介绍说。

距离小麦收获不足40天,针对当前病虫害防治形势,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正严阵以待,落细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及防灾减灾的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全力以赴“虫口夺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