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山水间悦人也悦己低空“高飞” 智慧种田心有所“薯”播撒甜蜜池塘进棚南鱼北养谦哥的“艾” 与众不同图片新闻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31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30

心有所“薯”播撒甜蜜

--新农人乔鑫致力推动红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于涛文/图

乔鑫似乎有点“凡尔赛”:跟别人一起去学习无人机飞防技术,自己却成了唐河县第一个女飞手,学会之后迅速实践,飞防了上万亩麦田;外出参观学习时,认真学习并进行了相关项目的答辩,直接拿下二十万元的惠农奖励……

4月26日,在唐河县城郊乡振群家庭农场,乔鑫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印网上的订单。她一边开始自己上午的工作,一边讲述起返乡创业的历程。

讲述的过程中,乔鑫拿起手机,查看网上店铺的销售情况,上面显示“红薯苗已累计卖出4.2万件”。像这样的店铺,乔鑫有十几家。

“自己行才能带动群众行。”她说,“现在我就是一心一意卖好我的红薯苗,把大家都带动起来,让红薯产业成为我们的致富产业。”

打造好产品

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优良品种,受到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在城郊乡党坡村育苗基地,四五十亩红薯苗生机盎然,十几位村民正忙着剪苗。不久后,这些红薯苗就将被装进快递盒,运送到全国各地。

“这是‘西瓜红’品种,长出的红薯长条形,适合蒸煮,软糯无丝;这是‘流油蜜薯’,叶子是圆的,甜度高,适合烤,软糯香甜;这是‘人参薯’,白皮白心;我们还有‘牛奶薯’……”

如今,只看上一眼红薯苗,乔鑫就能直接报上名称和特点。在接触农业以前,乔鑫从没想过自己能如此的熟练。

2016年,乔鑫大学毕业后回乡跟随父亲创业。经实地调研后,她发现家乡土地资源丰富并且一直有种红薯的传统,尽管家乡的红薯品质上乘,但因缺乏技术、资金、品牌知名度和有效的销售渠道,村民们守着“金疙瘩”却过着苦日子。

“红薯卖不上好价钱,农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乔鑫说,“我的初心是,利用自己所学的互联网知识,帮助家乡的红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的红薯打造成一张名片。”

乔鑫决定因地制宜,带领乡亲们种植红薯等农作物,通过产业引领、务工帮扶,带动乡亲致富奔小康。

“农作物其实也是很‘娇嫩’的。”乔鑫说,“种地也要靠科技,种子选不好、种地没技术是不行的!”

回乡后,乔鑫为了筛选良种,翻阅大量书籍,并进行实地考察,最后选定十几个红薯新品种进行试种,通过不断选育,挑选出适合唐河土壤和气候的红薯品种“西瓜红”和“烟薯25”等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乔鑫在农业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也收获了回报。她种植出的新品种红薯口感香甜绵密,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短时间开拓了较大的市场。

在家销全国

组建电商矩阵,年销售额逐年攀升,去年达700余万元

种出的红薯这么好,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乔鑫仍然在思考着“卖不出去怎么办”以及“怎样更好地把产品变成商品”。

她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种植、收获到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确保顾客收到的红薯都是最优质的。

“品质之外,我想着把电商平台和农业种植很好地融合起来,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作为90后“新农人”,凭借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依托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乔鑫发动家人的力量开办网店、创办品牌,进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进入她专门销售红薯产品的电商平台,精美的网页设计和一张张详细的产品介绍图,吸引了大量顾客。

为了解决物流配送问题,乔欣与当地的物流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配送体系,确保红薯苗能够新鲜、快速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每天下午两三点,快递员刘康都会开着运输车准时出现在乔鑫家门口,省内当天到、省外第二天或者后天到,是他给出的承诺。

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乔鑫的红薯生意逐渐走上了正轨,销量稳步上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般的电商,是新疆不包邮,但是我们愿意去包邮。”她说,“之前,一个新疆的顾客,通过网络买了我们的红薯苗,种在了阳台上,到秋天收获的时候,他专门给我发消息说苗太好了,结了很多,整个屋子放的都是红薯,让我感觉很有意义。”

通过电商渠道,乔鑫成功将振群家庭农场和群众的农产品售往全国各地。2020年,振群家庭农场网店销售额已达到500万元;2023年电商总销售额达700余万元,仅薯苗一项,网售1500万棵,销售额300余万元。

“现在我一直在考虑的,就是在直播、短视频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她说。

当好领头雁

安置80余人就业,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5000多亩

“我在这个基地干了五年了,每天能挣100多块钱。”桐河乡年庄村村民王兰香说。王兰香一边剪苗,一边数着红薯苗的数量。到一百棵的时候,她会用一根蓝绳把它们捆起来。

“老年人没法外出打工,有了这个基地,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了,很开心。”村民杨中云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订单数量包装红薯苗并且发货。

当下,振群家庭农场在农业种植、红薯育苗剪苗、红薯分拣、电商发货等岗位,安置80余人就业,在用工高峰期,单日用工超过150人。

“每年仅用工一项,就需要支出一二百万元。”乔鑫说,“我们希望通过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红薯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考察并结合“唐河红薯”的规模化种植计划,乔鑫准备再投资800万元,打造占地6000平方米的新型标准化薯品加工车间,拉长农业生产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乔鑫多次无偿为乡亲们开展种植培训,她的家庭农场成了培育“新农人”的摇篮。振群家庭农场不仅自营种植面积2670亩,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5000多亩。

振群家庭农场先后获评“河南农村合作社示范社”“南阳农机合作社”“唐河县十强家庭农场”等。

“我现在的打算,就是要把条条框框给规范起来,努力让我们的合作社,从省级进军到国家级。”乔鑫说,“然后就是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帮助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了解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采访手记

新农人播撒“兴农梦”□本报记者于涛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不断发展,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追求、有情怀的新农人作为中坚力量,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乔鑫的故事,便是新时代下中国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

站在田野上,望着乔鑫忙碌的身影,我深刻感受到了新农人的力量和乡村振兴的希望。她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听见。

一名新农人就是一村一域的主心骨和领头羊,如同一个火把,传播农业技术的种子,运用懂网络、视野新和专业强的优势特点,弥补乡村缺人才、缺技术、缺资源的短板和不足。

围绕红薯产业,从育种、种植、收购、储存、销售,再到后续加工升值利用,乔鑫都有自己的理念和做法。

从电商平台打开农产品销路,到技术助农提高生产效益,再到创业办企拉动就业等,乔鑫的努力化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引擎动力。

每一个新农人到“兴农人”的锐变,必然要经历骨感现实与丰满理想的碰撞磨合,才能找准着力点和发力点,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军人。

乔鑫的返乡创业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路,也是一条值得更多青年人去探索和实践的路。

我相信,随着更多像乔鑫这样的“兴农人”的出现,中国的乡村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