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明
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对每个人来说,都应当是终身之事。尤其在世界瞬息万变的今天,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干部群体更应加强学习,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否则,无法摆脱“本领恐慌”的困惑,难以跟上工作的节拍。但有些干部,却习惯把学习当作口号喊一喊,当作形式走一走,并不往深处去,离“入心入脑”还有一大段差距。
不把学习当回事,终将使自己陷于被动,错过很多机遇,甚至犯下颠覆性错误。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不学习,不知形势。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很多人为什么还那么麻木,还在犯低级错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几乎从不学习,对当前的形势毫无所知,因无知而无畏。我们曾经查处过一名干部,连最基本的纪法常识都没有,甚至不知道自己受贿有哪些后果,被留置后,还闹着要早点回家,让人大跌眼镜。这样的情况见得多了,让我们深切感到,干部们的学习,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干部不学习,如何对当前形势有正确理解、深刻认识?又何以加强自我约束,做一个不掉队不出局的人?
不学习,无以自知。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人,适合干什么事,有哪些优势,有哪些短板,如果不学习,就无从准确了解。有些人为什么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因为缺乏学习,既不知道别人的长处,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于是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盲目自大,裹足不前。这种习性,从小处说,影响的是自己进步。如果身为领导,往大处说,则影响相应部门或地方的发展。对个人而言,越学习,越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自己的努力方向,就懂得见贤思齐,向标兵看齐。通过学习,可以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克服做人做事方面的种种不足,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走到哪里都受欢迎的人。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是谦虚的、理智的、稳重的。这种人做事,靠谱。
不学习,难长本事。学习是进步的原动力。每个人的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提升的。能力强的人,首先是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强,一旦投入,就能够让学习迸发巨大的力量。不妨温习一下“士别三日”的典故。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劝部下吕蒙,平时要多读书,这样对自己有好处。吕蒙回答说,自己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批评他:“你军务繁忙,但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吧?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年轻人!”吕蒙感到惭愧,于是开始认真学习,终日不倦。后来,鲁肃见到吕蒙,大为惊讶:“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没想到如今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不无得意地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老兄知道事情也未免太晚了些吧!”学习,让别人从此不敢小看了吕蒙,也成就了吕蒙以后的功名。现在很多人喜欢学吕蒙的前半段,以“工作忙”为由而不学习。如果他们能学吕蒙的后半段,定然也能让人刮目相看。
学习可以改变现状,学习可以重塑自我。《三字经》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即大文豪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他开始努力读书时年岁已大,但同样走向成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要懊悔已往的岁月,只要觉悟了,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学与不学,情况完全不一样。不断从学习中汲取营养,让自己的能力与时俱进,一定能收获一份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学习需要付诸行动,千万别以为它是一句装点门面的空话。当今社会,各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干部尤其要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注重学习,加强学习。一日不学习,就可能跟不上队伍,就可能落后于时代。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松懈。让自己随时保持自信,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就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将学习当作毕生的追求,把学习转化为制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