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 地头“保鲜” 产值翻番玉米播种期 如何做好田间管理?我省积极行动抗旱保秋夏播后要及时浇灌“蒙头水”图片新闻女扮男装43年 直播唱“火”稀有剧种我省招募“三支一扶”人员2779人荥阳市成立刘禹锡研究会防灾能力强 丰收底气足麦草“联姻”提单产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2

漯河市 地头“保鲜” 产值翻番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省委一号文件明确“三农”总体工作布局--“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其中“三提升”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如何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漯河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新型移动“智慧冷库”投入到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当中,让农产品保鲜、保质、保值的同时,有效提升农民和村集体收入,从而提高本土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本报记者仵树大

6月5日,芒种节气,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关徐村麦收完毕。上午9时,在村委会忙完的党支部书记关利民怀揣着丰收的喜悦,快步走到村东头查看大棚蔬菜长势。

“大棚里现在种的都是时令带叶菜,玉米菜、空心菜、荆芥等,这些菜长得快,随摘随卖,卖不完的就顺手放在地头这个‘智慧冷库’里面,放几天还和新摘的一样鲜。”顺着关利民手指的方向看到,在大棚的旁边摆放着一个集装箱大小的“大冰柜”,上面喷涂着“乡村振兴-爱农鲜一号”字样。

去年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关徐村被评为“四星”支部。“五星”支部的一项“硬指标”是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在20万元以上。如何进一步提振村集体经济?关徐村流转了近10亩土地,建起12座大棚种植蔬菜。

“一来可以解决脱贫户、监测户在家门口就业,二来可以示范带动村里大棚蔬菜产业发展,三是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关利民说此举实现三赢。

让关利民意想不到的是,今年年初,郾城区农业农村局采购一批新型移动“智慧冷库”,经实地考察后,在关徐村投放了一个。

“这可是我们打价格差卖菜的‘利器’。”关利民介绍说,今年4月底,大棚种的蒜薹和周边村民种的蒜薹陆续上市,当时的收购价是8毛钱一斤,大家舍不得卖,把蒜薹集中存放在地头的移动冷库里面,“过了一个多月,蒜薹价格涨到3块多,翻了4倍多。”

说话间,关利民打开冷库,一股冷风裹挟着细小水汽扑面而来。走进这个“大冰柜”,瞬间与室外30多摄氏度的气温形成“冰火两重天”。关利民在一个菜筐中捞出用薄膜包起来的几把蒜薹,现场打开,黄绿相间的蒜薹上挂着水珠,脆嫩如初。

善于精打细算的关利民扳着指头说,冷库近50立方米,光蒜薹就能放10~15吨,打个时间差,一斤至少能多赚2块钱,“关键是冷柜能随时移动,保鲜时间更长,可以通过手机对冷库进行远程监控、维护,一天电费只用20多块钱。”

在郾城区,这片因食品而兴、因食品而出名的土地上,健康食品成为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该区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加快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努力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

正是在此背景下,地处郾城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华茂骏捷公司结合健康食品产业,通过物理保鲜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移动“智慧冷库”,在生鲜农产品收获后,实现“田头即入库,入库即保鲜”,成本低不占耕地不说,保鲜时间是传统冷藏的2~3倍。

今年年初,郾城区农业农村局尝试着向有地头保鲜需求的乡镇村投放,收到了良好效果,成为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进装备。

在源汇区空冢郭镇王会朝村,由镇里出资投建的源汇区集体经济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纵横交错排列着50座新建的大棚,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棚区的地头,5个标有“服务民生、助农优鲜”字样的“爱农鲜一号”智慧冷库一字排开,随时为地里的瓜果保鲜。

“大棚建设初期,镇里领导就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东平度、寿光等地考察瓜果蔬菜种植,最终确定在园区种植釜山88水果小番茄、冰淇淋玉茹甜瓜、豆沙小吊瓜等高端水果。”王会朝村党支部书记王印年说。

之所以被称为高端水果,以釜山88水果小番茄种植为例,收获1斤小番茄,光种苗、有机肥料、人工种植和采摘等费用就超过5块钱,市场收购价在每斤10元左右。

“水果番茄采摘后不能及时卖出,保鲜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成本价在那摆着呢。”王印年说,镇里从保鲜保质保值考虑,为农户投放了5个移动智慧冷库。

在一个开着门的冷库内,源汇区大刘镇南王村村民袁玉琴正在将刚采摘下来的冰淇淋玉茹甜瓜装箱码垛冷藏。她和丈夫在农业示范园内租赁大棚种植甜瓜,同样品种的甜瓜去年同期地头收购价每斤5块多,今年因为行情有变,收购价跌至3块多。

“俗话说种瓜得瓜,可咱的瓜便宜了也舍不得卖,放这柜子了等几天估计价格就上来了。”在袁玉琴眼里,地头这个可以随摘随放的“大冰柜”是稳收增收的一个保障。

今年以来,在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临颍县等地的一些乡村,当地政府将移动“智慧冷库”投放到田间地头,助力农业产业稳健发展。

“我们将结合地方乡村产业发展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从源头上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漯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静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