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 地头“保鲜” 产值翻番玉米播种期 如何做好田间管理?我省积极行动抗旱保秋夏播后要及时浇灌“蒙头水”图片新闻女扮男装43年 直播唱“火”稀有剧种我省招募“三支一扶”人员2779人荥阳市成立刘禹锡研究会防灾能力强 丰收底气足麦草“联姻”提单产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2

防灾能力强 丰收底气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科技软实力提前防灾“超级种子”抗病抗倒

为抗灾减灾,我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旱能浇、涝能排”。除了应急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智慧大脑、超级种子等防灾减灾的科技软实力也在田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孢子仪、杀虫灯、吸虫塔、气象站、墒情监控、太阳能监控等实时数据一目了然,6月4日,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大数据物联网控制中心,一块大屏让农民坐在办公室里“智慧种田”。

控制中心大屏正在精密地捕捉着病虫害信息,并分析判断出土壤的pH值、盐分、温度和含水率,以及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信息。

“大数据物联网控制中心通过安插在田间的‘手’‘眼’,在田间捕捉锁定到孢子、虫子后,用‘大脑’分析具体是什么病虫害,然后把分析判断的结果,通过手机发送给种粮大户。”种粮大户邱守先说,防治病虫害于未然,缺水补水,缺肥补肥。

自动喷灌方式,自动检测土地地力缺项,自动提醒氮磷钾缺失,自动监测病虫害……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科技应用在农田,增强抗灾减灾能力,更快更精准地护卫粮食稳产高产。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

为提升抗灾减灾能力,近年来,我省积极筛选推广一批耐高温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高抗多抗优良品种,加强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品种培育,加强对极端天气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亩产1741.2斤!6月1日,麦收一线传来喜讯,“周麦49”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天华农业示范基地千亩方里“拔得头彩”。

“今年我们还种植了百农307、周麦37、周麦38等小麦品种,平均亩产1300多斤,这些优秀的‘种子选手’有抗倒伏的、有抗病害的,是农民抗灾减灾、稳产增产的好帮手。”刘记森说。

“超大穗、超高产、超抗病、矮秆抗倒伏、抗寒抗旱耐高温,今年通过国审的‘周麦49’小麦新品种,具有抗病抗逆诸多优良特性。”周口现代农业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谢付振点赞“超级小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上,离不开优质种麦。近年来选育出的‘周麦37’‘周麦38’‘周麦49’等,都历经了10年才能推广种植,许多育种员为此熬白了头发。”

旱能浇,涝能排;病虫害、干热风提前防控;连阴雨天气有粮食烘干中心、粮食分级中心应急处理……令人欣喜的是,在一年年的保粮护粮的实战中,全省农民和科技人员借助硬件设施与科技软实力,越来越冷静及时地应对极端天气,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丰产丰收底气越来越足,逐步构建起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