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 地头“保鲜” 产值翻番玉米播种期 如何做好田间管理?我省积极行动抗旱保秋夏播后要及时浇灌“蒙头水”图片新闻女扮男装43年 直播唱“火”稀有剧种我省招募“三支一扶”人员2779人荥阳市成立刘禹锡研究会防灾能力强 丰收底气足麦草“联姻”提单产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2

女扮男装43年 直播唱“火”稀有剧种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重返戏台,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李艳灵说,当时剧团工作人员章玉志来家里叫她时,天刚下过一场雨,道路泥泞,她正在家里洗衣服。

“艳灵,团长叫你回剧团哩,唱戏是你的事业。”见到章玉志,他的一句话,击中了李艳灵的泪点,李艳灵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哭了起来。“马上就要回到日思夜想的剧团了,我心里那是激动啊!”李艳灵动情地说。

再次回到剧团,李艳灵更加珍惜这份职业,每次演出都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只要嗓子允许,艳灵一天演出过三场戏曲,从没有向剧团喊苦叫累。”张天印回忆说。艰辛地付出,使李艳灵的唱艺更加趋于成熟。近几年,李艳灵随剧团多次到台湾、香港和清华大学进行演出,荣获了全国、省级多项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戏曲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太康道情戏也取得了不菲成绩:2006年,太康道情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剧团演职人员从以前的10多人增加到64人,其中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34人,每年下乡演出500余场(次),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庄稼农户的剧团”。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道情剧团紧跟时代步伐,创作了110多部剧目。其中,代表剧目有《王金豆借粮》《红尘》《珍珠塔》《走娘家》《张廷秀私访》《跪洞房》等,现代戏有《前进路上》《太康人家》,新编历史剧《王钝》等。”说起太康道情剧团成绩,张天印难掩激动。

直播推广道情戏“知名度”不断提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群众获取文艺信息渠道的增多,几年前,太康道情戏也走过一段时间的“低谷”。“那段时间,剧团里有人看不到发展希望,主动提出辞职下海。”说到这里,张天印一脸伤感。

不过,李艳灵却始终坚守在剧团里。“既然选择了,就不会轻易放弃。”多年来,李艳灵把道情戏作为自己为之坚持并努力一生的事业。

5年前,李艳灵开始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对道情戏进行宣传推广。她在直播的同时,还积极动员剧团其他演员开通直播,宣传推广太康道情戏。“道情戏是中国稀有剧种之一,我们必须传承并发扬光大,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李艳灵告诉记者。经过持续不断的直播,太康道情戏越来越被社会广大群众所知晓。

戏迷李小娟是云南人,为能当面听一听太康道情戏、看一看太康道情班,她从云南坐高铁辗转来到太康,在李艳灵家里吃住了一个多月,每天跟着李艳灵听道情、学唱戏。李小娟说:“跟着李老师学道情戏,算是饱了眼福。”

“我喜欢唱道情戏,这个职业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一直到嗓子不能唱为止。”说起未来,李艳灵语气坚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