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行业准则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管理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分析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对策研究劳动者的力量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职教出海”路径与策略研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8

教育管理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桉刘露

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在高校综合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而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核心部分,在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也具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基于教育管理视角探究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发挥思政教育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引领作用,以刚柔并济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可激发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形成二者良性互动的局面,为大思政体系的构建及高校育人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一、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同样是在立德树人总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而制度机制的优化和完善是实现二者协同推进的基础保障。因此,高校应先从工作体系建设着手,为教育管理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机制制度保障,打破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相对独立的原有工作状态,从组织领导、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及运行体系方面入手,打造一套统筹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的高效工作体系。一方面通过健全领导管理体系,为顶层设计工作和统筹规划工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不仅要将思政教育内容纳入高校教育管理中,以内外结合的浸润式教育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覆盖,同时要引导学生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在正确思想价值的引领下自觉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践行高校教育管理的相关要求。首先要注重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考核机制,避免以结果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和日常思想行为的考核,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形式,针对学生掌握且践行的高校规章制度等内容加以考核,合理划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比重,并及时反馈考核评估结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及学生的自我提升提供依据。其次也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在全面系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真正做到为学生排忧解难,以贴近现实生活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教育管理的规范作用和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的和谐统一。

二、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打造高校教育管理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革新的有效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搭建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为高校教育管理资源与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和高度配置提供平台支持,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全面渗透,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涵式发展,拓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阵地和范围。如在教育管理平台上开设心理辅导咨询专项服务和思政教育专题板块,为学生提供人文知识、时事政治、法律知识、职业发展知识等综合性知识,同时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测试、心理疏导和心理缓解等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托线上教育管理实现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助力思政教育理念思想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有机渗入。一方面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将教育管理的相关内容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来源,真正做好日常思政教育常态化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打造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其中要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全面整合高校团委、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等校内资源,针对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呈现的思想需求、情感需求以及心理需求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帮助和支持。如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要发挥学生社团在拓宽思政教育阵地,打造有温度、有高度以及有深度思政教育形式中的积极作用,以举办主题文娱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三、组建高质量教师团队,加大思政实践教学比重

打造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力举措,首先要强化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着重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师政治立场正确,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法律素养、管理素养和德育素养等综合素养,才能有效地在教育管理视角下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工作。在此背景下,高校借助专项培训、进修调研、研学交流等形式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补充并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实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将最具代表性和前沿性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思政创新教学中。其次要加大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教育的比重,实现思政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校园教育及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扩大高校教育管理的作用范围,并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知国情、社情和民情,积极推进校内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互契合。如部分高校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前景,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开展企业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行业发展态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作者李桉系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露系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院聘副教授,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实践研究”(编号:Z233236S)。】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