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让干部 展实绩提能力“百万党员进党校” 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让绿水青山成为稳固靠山“一村一品”显特色富民增收助振兴抓实“五星”创建赋能乡村振兴图片新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8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24

让绿水青山成为稳固靠山

--记禹州市文殊镇陈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战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胡晨王恒东文/图

村支书档案

王战军(左)正在查看核桃长势●1971年应征入伍●1977年退伍返乡●1982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王书记,这几天持续连阴雨,对核桃生长有没有什么不利影响?”

“短时间降水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核桃果仁充实。若持续阴雨,就要谨防炭疽病……”

7月15日,夏雨淅淅沥沥。一大早,禹州市文殊镇陈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战军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很多村民向他询问核桃种植注意事项。挂了电话,不放心的王战军赶忙披上雨衣、穿上雨靴,直奔村里的核桃园。

王战军于1971年应征入伍,1977年退伍返乡后,于1982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曾因挖煤出名的小山村关掉煤矿,栽下千亩核桃树,实现了由“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嬗变。

走进陈南村,翟山脚下的18排南北向的联排别墅格外醒目,全村238户村民都已搬进了这里,每条街道都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山上、山下核桃树漫山遍野,枝头的核桃密密麻麻。

“当时的陈南村,生态环境差,一穷二白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但我受党和部队教育多年,既然乡亲们和组织信任我,就是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义不容辞。”王战军说,自接任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刻起,自己就暗暗下定决心,要让村里大变样。

面对村子的困难境况,王战军很快厘清了思路--唯有抓经济才能彻底改变陈南村。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牵头,先后成立了大地、永安两个煤业公司,不但解决了群众就业,还带动了铸造业、运输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2002年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翻了几番,一跃成为文殊镇的先进村。

“俺村矿产资源丰富,靠煤炭经济繁荣一时。”王战军回忆,“但是,挖煤也让村民尝到了苦果:井水干枯、河水变黑、土地塌陷、房屋裂缝,好端端的家园变成危房,一块块土地变得高低不平,村庄千疮百孔,群众怨声载道。”

陈南村的出路在哪里?“要想富,还得‘靠山吃山’。不过,第二次‘靠山吃山’,‘吃’法要变,必须践行‘两山论’,走绿色发展之路。”王战军说,村“两委”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

“靠山吃山”,怎样才能“吃”出新花样?王战军把目光放在了核桃种植上。

2013年,陈南村“两委”班子在整合关闭全村8个煤矿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山区的地理条件和市场需求,转型适合山区的种植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栽种核桃树1000多亩,建成了许昌市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形成了“山地森林化、田间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家庭花园化”的生态格局。

同时,依托千亩核桃产业园,融入现代农业、民俗文化、创意休闲、健康养生等功能,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铁山岭田园综合体”,顺利实现了从开矿采煤的“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变。

绿色经济的转型发展也让全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最近几年,陈南村核桃产量稳定在8万多公斤干果,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为延长产业链,陈南村不但种核桃、卖核桃,每年还培育核桃苗,吸引了禹州市许多乡镇和长葛市、郏县等地的种植户前来订购。

产业兴,带来万象新。绿色经济的转型发展,也让全村群众彻底告别了一直在黑色煤尘中的生活,搬到了掩映在绿色核桃树中的别墅里,住上小洋楼,开上小汽车,开门见青山,抬头见蓝天。

在深化基层治理上,该村不断深化“村‘两委’成员-联络员-党小组长-党员-联系户”的党建网络化管理,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树立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

两次“靠山吃山”,“吃”法不同滋味也不一样。如今,陈南村先后捧回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文明村、全省旅游特色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度农村“四星”支部等荣誉称号,成为许昌市的“明星村”。

“这个纪念章,是我当村党支部书记42年以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今后我将继续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帮助更多的群众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捧着珍贵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今年党龄50年的王战军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他表示,下一步,该村还将引进核桃精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把“小核桃”做成“大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稳固靠山。

记者手记

新“吃”法新靠山□本报记者宋广军

“靠山吃山”是传统小山村祖祖辈辈的生存之道。不过,从开矿挖煤发展“黑色经济”,到种下千亩核桃树走上“绿色经济”之路,“靠山吃山”这一词汇也被陈南村赋予全新的内涵。

陈南村第二次“靠山吃山”,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深耕核桃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栽种核桃树1000多亩,建成许昌市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形成了“山地森林化、田间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家庭花园化”的生态格局;每年核桃干果产量稳定在8万多公斤,销售收入300余万元,绿水青山成了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稳固靠山;除种核桃、卖核桃外,陈南村每年还培育核桃苗,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但思路一变天地宽,昔日千疮百孔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放在一起考量,才能真正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陈南村正用实践验证这一道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