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引客来美味带进城图片新闻用心用技孟津梨种出“好滋味”改良提质夹沟核桃分外“香”林下“掘金”美了生态富了口袋少壮派“大算盘”打得噼啪响农业“梦工厂”有“智”更有“质”带着患病奶奶“看世界”“五星”创建赋能长葛之变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99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08

少壮派“大算盘”打得噼啪响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依靠优质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王志超逐渐走出了一条种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新路子,成了农村大地上新时代的“田保姆”。

开源节流有妙招

“我们现在托管土地6万余亩,为周边村的种植大户及农户提供全托、半托、点托等服务,每年为农户提供30余万亩次无人机植保服务、5万余亩机耕机收服务和3000多吨粮食烘干服务。”8月3日,在查看玉米生长情况时,乔鑫熟练地介绍起了自家合作社的经营状况。

从唐河县振群家庭农场发展成万担粮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不断创新“科研所优良品种+合作社+农户”订单种植模式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乔鑫见证了这一路的变化。

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乔鑫在外工作积累了一些电商经验,便想把电商和种植联系起来。2016年,她开始一边利用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宣传、销售,一边学习农业技术。

“在管理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尽量缩减开支,小田并大田就可以减少机械化工作的难度,便于管理。”乔鑫说,“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资费用占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不断改进的地方。”

“在以前的种植过程中,都是直接施底肥,这两年学习关于施肥的知识后,通过铺设滴灌带,前期在定植期施少量的底肥,后期浇水的时候再进行滴灌水肥等,能够节省成本并提高效果,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乔鑫说。

在农作物病虫害提前防治上,乔鑫则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根据当地主要病害进行前期预防,避免等到病虫害暴发后才进行治疗,减少治疗成本和作物损失。

如今乔鑫掌握了育肥、选种、无人机植保等一系列新型农业技术,还是唐河县第一代无人机持证女飞手。

模式延伸有方法

从最初的50头牛到如今的近3000头牛,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昭的“牛孩子”越来越多,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最美“牛倌”。

2008年大学毕业后,赵昭毅然放弃大城市工作,返乡创业养牛。随着赵昭的“牛产业”越做越大,一条条产业链建起来,乡亲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创业不是那么美好,养牛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环境问题和土地问题。”她说,“但是遇到困难我就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

为了解决畜禽粪污问题,安全处置牛粪使其变废为宝,赵昭和同事们把新鲜的牛粪进行收集发酵,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把腐熟发酵的牛粪做成养殖蚯蚓和种植双孢菇的基料,一条有机生态循环的链条被打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此外,受“中央厨房”模式的启发,赵昭探索出适合南阳黄牛养殖业发展的“大规模,小群体”养殖模式。

通过分散饲养、集中配送、半舍饲半放养、种养结合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在河南山区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长期面临的“养殖成本上升、繁殖效率下降、动物健康保障难度提升、疫情风险增大、环境保护问题突出”等主要问题。

如今,创业十六载,赵昭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她通过实行“公司+农户+金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实施“政府投资、村集体建厂、企业租赁”的发展模式,使村集体、农户的收益均实现稳步增长。

“我们现在拥有9栋标准化牛舍,2800头肉牛,年产值5000多万元。带动周边500多农户参与肉牛养殖上下游产业,每年每户能增收2万到5万元不等。”赵昭说。

该省省,该花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正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在广阔的田野孕育着新的希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