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亚鑫文/图
“吱吱吱--”9月5日上午10点,在封丘县曹岗乡邵寨村一处帮扶车间里,张美娇捏着一个手指长的缝纫机刀片,对着一台小型的电动砂轮机专注地打磨,摩擦产生出细碎的火花。
“闲了就磨刀片。”利落地将磨得发亮的刀片放进一个铁盒后,张美娇笑着告诉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车间有近100台缝纫机,用来切割的刀片最容易磨损,常需翻新。
这个帮扶车间名叫河南舒适护理用品有限公司邵寨分厂,主要生产电商平台俏销的一次
性内裤。两年前,张美娇通过总厂的招聘与培训,来到家门口的这个帮扶车间,成为质检管理人员。
如今她不仅熟知质检流程与标准,还精通缝纫,更是学会了一些简单缝纫机维修技术,称得上“多面手”。
2018年,封丘县人张万锡响应政府号召从广州返乡创业,陆续在7个乡镇租用了8个帮扶车间,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除了张美娇这样的管理人员,还大量招收留守劳动力,带动一批脱贫户就业。目前年营收已突破一亿元。
从磨刀片的办公室走出,张美娇开始挨个工位质检:看线头,查针脚,验松紧。走到邵寨村脱贫户吴学芳的工位前,张美娇检查后提高声量说:“大姐一直缝得很好!”
能干的吴学芳每月能拿6000元以上的工资,还种了20多亩地,独自抚养3个孩子,虽然辛苦,但要强的她一直干劲满满。
“离家近,那就是我家!”暂时停下手里的活儿,吴学芳指向帮扶车间窗外的红色楼房。那是她从黄河滩区迁建到这里的新家,面积有150平方米。
临近中午,车间里的缝纫机声依旧响个不停,张美娇穿梭在排列整齐的缝纫机前,身旁是白花花的布料,更是幸福生活的希望。
▲质检中的张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