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焦宏昌通讯员孙俊旗胡占营文/图
9月5日,位于尉氏县大桥乡周庄村的森簏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流水线上,从制版、裁剪、缝制到包装,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现在正在赶制15万条裤子的订单,全部出口到美国,已经完成的7万条马上就要发货。”公司负责人张跃辉接受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公司接到的订单,还有来自斐济、西班牙等国家的,已经排到了11月。”
张跃辉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服装加工、销售行业。2010年,他响应家乡号召,回到尉氏县投资创办森簏服饰有限公司。“脱贫攻坚期间,公司吸纳了20多户贫困户就业,帮助他们顺利脱了贫,近年来公司连续被评为省级、市级‘巧媳妇’就业基地。”提起公司的发展,张跃辉难掩自豪之情,“现在脱贫群众继续在基地务工,大多数都成了技术骨干,有的还当上了组长、部门主管。”
孙瑞云就是张跃辉所说的技术骨干之一。她从2015开始在基地务工,在基地的培养下,一步步从车缝工干成了车缝组长,现在当上了质检部主管,一个月有近7000元的收入。
“我家离公司很近,在这里工作,还不耽误顾家!”孙瑞云说。
“巧媳妇”就业基地目前有务工人员150多人,2023年实现营收3400余万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森簏服饰有限公司还采取与村集体入股分红的方式,每年带动周庄村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对基地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到明年5月,我们将建成一万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引进一流的服装生产线和数字化管理软件,实现从简单加工到品牌化的提升,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张跃辉说。
▲工作中的张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