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特产品“出圈”“头雁”收获满满“科技小院就是‘头雁’学员的家”王线中用“艾”铺就增收路霍延友追梦生态桑产业宋德国创绿色杂粮品牌李爱玲四季轮作种果蔬张晨阳拉长稻米产业链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2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10

李爱玲四季轮作种果蔬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吴向辉文/图

9月6日上午8时,在河南省2024年脱贫地区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专项行动现场,李爱玲热情地招呼参观的市民品尝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汝阳红薯的独特风味。

今年53岁的李爱玲是河南农业大学2024年“头雁”培训班学员。谈及创业经历,李爱玲介绍说,返乡创业前,她和丈夫一直在深圳做物流生意,企业也颇具规模。随着4个儿女相继长大,完成学业,2020年6月,她和丈夫商议,决定放弃深圳的物流产业,回到家乡汝阳县柏树乡漫流村从事大棚种植。

“当时,村里人听说我们回家干农业都很不理解,说企业做得那么大了,回来种果蔬能有啥出路?可我和丈夫对农业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想念家乡。”李爱玲道出她返乡创业的初衷。

2020年8月,李爱玲和丈夫顶着质疑,承包了67个村集体大棚,成立汝阳县家昌种植专业合作社,种起了果蔬。为确保果蔬品质,两人研究了市面上的各种果蔬,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最终选择大棚四季轮作模式,冬季种植羊肚菌,春夏秋季种植圣女果、番茄、西瓜、甜瓜、叶酸玉米等瓜果蔬菜。

要想种植的瓜果和食用菌品质好,还得依靠科学技术。在专家指导下,李爱玲开始给瓜果“喝”牛奶,让羊肚菌“听”音乐,生产出的农产品因品质好深受市场青睐。

同时,李爱玲与丈夫还完成了大棚提升、园区改造,形成了集农业种植、蔬果采摘、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李爱玲不忘返乡创业的初心,按照“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把大棚分给有能力的农户去干,为农户提供种植、有机肥料、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签订合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集中订单收购等。目前,已带动周边180余户农户走上绿色增收路,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