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良”融合 仓廪丰盈洛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图片新闻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统战合力助推产业发展永城市2024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分配使用方案“小切口”整治残疾人服务保障“大问题”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统战工作质效走访调研助力企业发展图片新闻图片新闻图片新闻图片新闻图片新闻图片新闻百年乡建-梁仲华的乡建教育与实践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3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6

百年乡建-梁仲华的乡建教育与实践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乡村建设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一切当代乡建必然有着历史性的继承,更有着趋势性的发展,把握一脉相承的乡建历史,对于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建设这个词,最早由梁仲华提出。

梁仲华,生于河南孟州,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后投身乡村建设,筹办我国第一所培养乡建人才的学院--河南村治学院,并担任山东乡村建设学院院长、私立乡村建设学院代理院长,先后与梁漱溟、晏阳初合作,共同领导和推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并为之奋斗终身。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使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人和事,以期梳理百年乡建历史脉络,重温百年乡建实践与探索经验。在孟州市,国内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探寻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主将--梁仲华的故居和他在家乡的遗闻轶事。

梁仲华,何许人也?当我们搜寻整理梁仲华的事迹时,一连串卓尔不凡的履历让人有些惊叹。20世纪20年代末,他和友人创办了河南村治学院,他是乡村建设一词的提出者;他是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首任院长,与梁漱溟并称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二梁”;他倡导联合清华、燕京、北京协和、南开、金陵等5所大学,开展大学下乡运动;他出任中国乡村建设学会干事长,黄炎培、梁漱溟、晏阳初为常务理事;应晏阳初、卢作孚等人邀请,出任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代理院长等。

如今提及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代表人物,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等名字无不如雷贯耳。然而,作为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创建者和行政者的梁仲华却鲜为人知。其故交梁漱溟这样评价说:“梁仲华从河南村治学院而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与我共事近10年,其人才华甚茂,亦是有肝胆的朋友。”景行行止,这位“才华甚茂,亦有肝胆”的梁仲华,不妨让我们再走近些。

梁仲华(1898-1968),名耀祖,字仲华,河南孟州人。他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梁俊,清同治四年进士,官至兵部主事、监察御史;父亲梁晓岩,官至户部会计司主稿。祖父、父亲均是当地知名士绅,热心赈济灾民、创办书院等。梁仲华自幼聪颖好学,曾师从章太炎、梁式堂学文史,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

20世纪20年代末,鉴于外国列强侵略、军阀混战等因素,致使农村破败凋敝、农民痛苦不堪,乡村危机四伏,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开展了一场以教育入手的农村自救、社会改良试验运动。

1927年,梁仲华在河南开封中山大学(现河南大学)任教授时,关注当时农村问题,并钻研讲授农业合作社等相关课题。1929年,梁仲华与汇文学校老同学彭禹廷、河南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怡柯筹设河南村治学院,征得当时主政河南省的冯玉祥同意,河南省代主席邓哲熙任命梁仲华为院长。梁仲华认为彭禹廷曾是冯玉祥老部下,与当局打交道较为方便,建议由彭禹廷任院长一职,而自己专办教学之事,该建议得到了冯玉祥的允许。河南村治学院由彭禹廷任院长、梁仲华任副院长,后梁仲华又邀著名学者梁漱溟

任教务长。校址设于辉县百泉。梁漱溟在《吾生有涯愿无涯》中回忆道:“经王鸿一先生介绍,与筹办河南村治学院之梁仲华、彭禹廷相识,并受聘于该院教务长。”

1930年1月1日,河南村治学院正式开学。该校为我国创立的第一所培养乡建人才的学院,吸引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等省大批有志青年前来求学。在那个动荡时局中,河南村治学院虽然只办了约一年,但在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深远的影响,留下了历史性的一页,同时,也为日后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建立打下了班底。

1931年春,梁仲华和梁漱溟等赴山东,创办由梁仲华命名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并以邹平县为乡建实验区。院长由梁仲华担任,孙则让任副院长,梁漱溟任研究部主任。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为世界上第一所从事乡村建设理论研究、教学和实践的高等院校,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

1934年,梁仲华因病辞职回北平,并推荐梁漱溟接任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在北平期间,他受聘为燕京大学教授,用了大量时间考察平教会定县实验区、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区;还接受各大学邀请,演讲乡村建设,并以乡村建设面临理论模糊、与实际脱节、人才匮乏等困境为由,组织开展大学下乡运动,支持乡村建设。

1935年秋,在梁仲华筹划运作下,燕京大学创办汶上县县政建设实验区。1936年,经与山东省当政者商讨同意,划山东济宁等地10县为乡村建设实验专区,由清华、燕京、北京协和、南开、金陵等5所大学派出师生到该实验区兼职或实习,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工作和乡村社会调查。梁仲华以燕京大学教授兼任该实验区专员,领导整个专区的乡村建设社会实践。

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大学下乡运动在济宁实验区开展了三大项工作。一是改革县政。由5所大学分别选派富有学识和实际行政、社会管理经验的教授及学生,担任济宁各县政府各级公职人员,推动县政改革和乡村变革。二是培训人才。开设乡建人才培养和训练课程,培训乡村建设急需的人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培养的中国第一批经济学硕士,就是在济宁完成了他们的社会调查和试验课程。三是培育试点。开展各类乡村建设所急需的民政、建设、经济、商业、农业等方面的调查和试验。金陵大学农学院在济宁开办了农业试验场。

1937年年底,日寇入侵山东后,在山东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师生被迫转移。梁漱溟率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师生到济宁与该实验区师生会合,由梁仲华率领千余名师生转移;梁仲华因操劳过度,旋中风于汉口。

1940年,中国乡村建设学会公推梁仲华任干事长,黄炎培、梁漱溟和晏阳初为常务理事。从1943年11月到1945年夏,他带领学会同仁亲赴河南抗战前线,冒着日寇炮火,主持灾后重建生产工作,为救济灾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

1941年,梁仲华赴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社会系任教授,讲授乡村建设等课程。在华西协合大学任教期间,梁仲华曾应晏阳初邀请兼任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代理院长。

1947年6月1日,反动军警对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爱国师生进行了大逮捕,梁仲华四方奔走,积极营救,使被捕的31名师生得以脱险。

1949年,梁仲华婉拒赴美从事国际乡建教育领导工作的邀请,以迎接解放。1952年,他转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任川西行署财经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并当选成都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1968年,梁仲华病逝于成都。

梁仲华为人低调谦逊、不慕名利,在长达20余年的乡村建设运动中,甘居幕后英雄,他一让彭禹廷担任河南村治学院院长,二荐梁漱溟担任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每逢“烫手山芋”,却从不避让。1930年,彭禹廷避祸军阀石友三,他代理河南村治学院院长,带领师生辗转北平,坚持复课;1937年年底,山东沦陷,他带领千余名师生辗转商丘、汉口;1947年,国内战争形势激烈,晏阳初奔走美国,梁仲华应邀兼任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代理院长,他四处奔走,营救入狱爱国师生。功而弗居,险而不避,梁仲华的作为赢得了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各派别共同认可和称颂。

(谢铁军梁自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