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书生气”沾满“泥土香”进村扎根倾力帮扶志愿服务助力“三秋”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定格幸福“夕阳红”图片新闻“五心”融合提升服务能力“胡同长”解决胡同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3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09

褪去“书生气”沾满“泥土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个人简介

陈春良,1996年出生,中共党员,2022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年通过河南省选调生考试。2022年9月至今,担任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龙窝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本报记者曹相飞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作为青年人,要勇于‘自讨苦吃’,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担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墩苗成才。”9月29日,刚在玉米地里给群众丈量完土地的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龙窝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春良,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说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龙窝村这两年的日子里,陈春良怀着坚定的信念,从繁华都市到田间地头,从“外地人”到“村里人”,从“空白纸”到“彩色纸”,褪去了“书生气”,沾满了“泥土香”。

初见龙窝从“学府骄子”到“基层新丁”

“刚到村里报到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木头人’‘背景墙’,不敢说话、怕说错话,遇到事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忆起初到村里时的“稚嫩”,陈春良多了几分坦然。村党支部书记田光群看出了他的仓皇无助,带着他走村入户开展工作,帮他厘清工作思路。陈春良则空杯求学,孜孜不倦地向政策文件“取经”、向村“两委”“拜师”、向人民群众“请教”。在不断入户走访、请教学习中,陈春良与村民们逐渐熟悉,对缺乏的工作知识、基层政策也有了一定的掌握,面对基层生活和工作“拦路虎”,不再“望而却步”,而是以“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的豪情壮志,抽丝剥茧,寻求解决之道。

融入龙窝从“科研小兵”到现代新农人

“硕士在读期间,我一直沉溺于实验室里倒腾瓶瓶罐罐。如今,作为一名现代新农人,面对基层千头万绪、群众急难愁盼这些‘重大课题’,只有扎下根研究才能读懂其中的波澜壮阔,只有俯下身实干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谈及两年来的感受,陈春良眼神坚定且执着。在龙窝村的700多个日夜里,陈春良踊跃投身“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不断结合自身所长为村级发展“添砖加瓦”。在产业发展上,他和村“两委”聚力月季花卉“一村一品”建设,实施“村党支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模式,流转土地1100余亩,扩大月季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引驻有可为新能源、牧荣水泥制品厂等企业,带动20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龙窝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现已突破20万元。为破解群众办事流程烦琐等问题,他制定了38项“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办事流程,优化新农合、养老保险缴费和临时救助申请等服务,建强党群服务中心“小阵地”,发挥服务群众“大作用”。

扎根龙窝从“无名小辈”到“可亲小陈”

选调生要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到心坎上,才最让人感到温暖。陈春良深知这一点,也在认真地践行着。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本村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他向村“两委”建议并设立“龙窝奖学金”,每年拿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0%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本村学子,现已连续举办了两届表彰大会,累计为50余名优秀学子发放奖助学金5万余元。

“春良刚来的时候,戴着眼镜,白白净净的,群众来办事的时候总是‘陈同志、陈同志’地叫,听着怪怪的。两年下来,这娃没把自己当外人,办了不少事,也晒黑了,群众很认可,见他都笑眯眯地叫‘小陈’,还总想拉着他去家里吃饭。”村里的干部欣慰地说道,两年来,他积极参与户厕改造、秸秆禁烧、医保社保收缴、纠纷调解等多项工作,从“陈同志”到“小陈”,称呼的转变,是心灵的交融。

“你干脆留下来多干几年。”田光群常常跟陈春良开玩笑,玩笑之间饱含对陈春良在村任职的肯定。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未来,我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青春的韧劲孜孜以求,以青春的朝气求新突破,向阳而生,追光前行,让青春在基层闪耀光芒。”陈春良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