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广军通讯员邵红)“你看,这心电图机、电视屏、远程诊疗系统等设备都是县里给我们配的,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上级专家的诊疗服务。”10月7日,在襄城县城关镇北大街卫生室,负责人刘江英对该县医疗信息化连声称赞。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让群众看病更方便,襄城县医共体牵头搭建了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县域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网+远程诊疗+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让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人再转诊”的就医新模式。
该县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搭建了涵盖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远程协同服务等22个系统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专网,完成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448个村卫生室信息全覆盖,利用信息化手段联通县域内医疗机构信息“孤岛”,实现诊疗信息互通共享。
这一服务不仅帮助居民节省了医疗费用,还显著降低了重复检查的医疗开支。数据显示,襄城县通过信息化手段,累计减少群众重复检查费用180余万元,群众住院次均费用从2022年的6727.29元下降到2024年的5757.24元,医保资金得到了有效节省。
同时,该县还积极运用互联网医院和“健康大襄城”微信公众号,全面实现居民预约挂号、实名就医、医院流程全预约等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一码通服务,截至目前,已在线咨询6.3万余次,开展线上延伸护理500余次。
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既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又满足了当前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诊疗需求,县域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