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教育智能化发展内涵与图景始终上好党纪教育“灵魂课”后真相时代下历史虚无主义流变及纠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考察高校以红色文化 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理路“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8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19

高校以红色文化 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理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维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历史积淀,其蕴含的红色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天然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发挥好红色文化育时代新人的作用,从落脚点看要靠实践路径的构建力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育人的各个方面,用红色血脉滋养学生心灵,以激发其内生动力,成长为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形成系统的组织统筹能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和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因此,培养时代新人要重视从红色文化的内生与表征中提取智慧,引领学生学习党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修复青年学生的历史文化记忆,唤醒其文化认同。一方面,需要强化组织领导。高校领导层应重视红色文化育人,将运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课程建设计划,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上下贯通的红色文化育人组织体系和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要积极做好部门以及校内外的协调工作,推动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多渠道拓展红色文化开发主体,持续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文化符号供给能力,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育人的教育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思想认识,教师对红色文化育人要有科学的认知,不仅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更要对自己在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中的意义、地位与角色具有正确认识,要增强善用和能用红色资源的自觉意识和知识储备,提升红色文化的综合运用和教育创新能力以及红色文化的践行能力,以自身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和践行感染和引领学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激情。

建好红色课堂,把好课堂教学育人主线。人的精神是由知识所建构的,思想的坚定来自理论的清醒。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政课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选取是发挥好教学引领作用的关键。一方面要遵循知识选择逻辑,按照多样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时代新人培养需要,选取优秀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文化符号,丰富课程内容。同时,要绘制革命传统教育图谱,遵循各知识主题的育人指向,使红色文化的多重表现形式和课程的知识学习相结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和伟大成就,达到建构学生思想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原有经验的价值,创新红色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借助生活情境和数字技术,打造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红色文化符号和形象,将历史、理论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内容的编码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序列实现动态性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从符号、理念、历史,变成学生喜欢听、乐接受的内容,促进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有效实现。

拓展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实现知与行有机统一。实践教育是促进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由理论变为现实的驱动力。因此,时代新人的培养必须强化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的重要作用。当前,各高校对红色文化育人实践都开始重视起来,但如何让实践扎实推进、效果更好,成为值得关注的内容。一方面,要做好课内实践,秉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使学生全方位浸润于红色文化的体验和氛围。如观看红色电影,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艺术展览、音乐会、微电影制作比赛和征文等活动,通过文学和艺术的形式传递红色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用经典的红色艺术感染化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时代新人培育资源,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基地。要利用好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实现校馆对接,建立联合育人机制,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库”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重走红军路等形式,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获得丰富的红色情感体验,在身临其境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思想张力,明辨方向,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情感。

[作者系贵州商学院教授;本文系贵州商学院“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校级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4XJFSDYB10)的研究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