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产输送源源动力
——动力厂保动力能源供应纪实
□通讯员 许坚
2014年,动力厂大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动力管网,为生产保驾护航,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年完成自发电量39.7亿千瓦时,超计划任务1.4亿千瓦时;实现内部利润7.58亿元,超考核指标1.28亿元;煤气综合放散率累计完成0.9%,比考核指标下降55%;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累计完成119.3m3,超考核指标11.5%,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确保了动力能源的优质供应,为柳钢生产保驾护航。
要实现安全保供,设备完好是关键。2014年,动力厂全面推行全员设备管理理念,把设备管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相继开展了“6S”管理、岗位“十字作业法”、自主改善等活动,着力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设备维护保养水平,每季评出“自主改善活动之星”和“卓越设备点检员”,促进活动向纵深开展。
“推行全员设备管理后,最大的变化是把被动检修变成了计划检修,对设备的管理我们开始有了主动权。”该厂机动科科长张武军表示。
2014年,热电车间3号站1号、2号汽轮发电机,1号站7号汽轮发电机的中修全部按计划进行,改变了以往救火似的检修。在对热电车间1号站5号汽轮发电机大修的过程中,针对振动超标问题,检修人员首次成功实现自主完成转子轴系动平衡处理,检修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针对煤气管道使用年限较长的情况,该厂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制订柳钢煤气系统设施隐患整治五年计划,有效处理冷轧厂、炼铁厂西路、1号8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欧山小区等煤气泄漏点,还更换腐蚀较严重的焦气管路和DN1300转炉煤气泄漏膨胀节,为安全保供扫除障碍。
为确保柳钢生产的电力供应,动力厂先后对2号35kV变电站35kV开关和2号220 kV变电站进行绝缘改造,用1个多月时间对所有35kV电缆护层屏蔽电压、电流进行检测,并把每年一次的接地电阻测试改为每年两次,有效促进了安全供电,电缆故障率明显下降,为历年来最低。
“为实现安全保供,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优化动力系统管网,加强生产运行方式监管。”该厂生产技术科科长程连元说。
2014年,投用转炉煤气与高炉煤气联通管、搭建转炉煤气回收信息平台、完成转炉煤气风机轴瓦改造……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屡创新高,年底超过120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该厂针对水泵房工业水管网压力无法平衡的情况,增加了一条回路;进一步提高优化蒸汽管网,每小时平均回收主要生产单位富余蒸汽约100吨,不但保证了生产单位低压蒸汽的供应,还置换出高品质蒸汽用于多发电;优化改造1号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工艺流程,吨钢新水消耗仅为2.31立方米,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