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米何妙子
生态对于林区意味着什么?是职责、是担当,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福泽后代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放眼今天的林区,林海茫茫,松涛滚滚。爱绿、植绿、护绿,留住了绿色的基脉,务林人在祖国北疆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脊梁;放眼
今天的林区,莽莽苍苍,山峦叠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旋律高昂,一望无际的森林宛如一座巨大的绿色宝库,焕发着勃勃生机……
念好“绿”字经,助林增长,青山常在,后继有“林”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保存最好的重点国有林区,它维系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是名副其实的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18年,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显示,与开发初期相比,林区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较开发初期分别提高200万公顷、3.73亿立方米、18.29%。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
仅1998年至2018年20年间,林区林地面积增加138.74万公顷,相当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的面积。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成果。
为了让荒坡披“绿装”,一代又一代务林人把植树造林作为己任,为林区播下绿色的希望,发扬着生生不息、矢志不渝的精神。李庶坤就是其中之一,他用一颗爱绿之心谱就了绿海华章,用有力的行动引领着一代林业人逐绿的方向……
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李庶坤纪念林”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仿佛诉说着李庶坤老人浓浓的爱林情结。1991年,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开展百万亩人工林建设,李庶坤放弃退休后的安逸生活,主动请缨要求参加义务造林。李庶坤老人为自己定下了每年1000株的植树任务,并确保90%以上的成活率。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喜讯让李庶坤老人更加激动,他又把每年的造林任务增加到了1500株。为了不耽误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期,李庶坤老人带病植树,至今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那是2001年3月中旬,北国大地积雪消融、乍暖还寒,正在荒山上植树的李庶坤由于劳累过度,胆结石旧病复发,剧烈的疼痛几乎使他昏厥,幸亏有人及时发现将他护送回家。家里人知道后劝他到医院接受治疗,可他担心住院会错过春造最佳的顶浆期,只是口服了一些消炎药,就到造林地清理地被物,为春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4月17日,李庶坤的病情突然加重,在公司领导和子女亲属的再三劝说下,他才到哈医大接受手术治疗。为李庶坤老人手术的医生告诉家人,他再晚来3天就会危及生命。可即便这样,李庶坤依然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仅住院17天,术后伤口尚未愈合就出院了。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到苗圃取苗上山植树了。老伴儿惦记他,子女们更是不放心他,都来到造林地帮他一起完成了当年1500株的造林任务。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林区的底色。一代代林区人在植绿增绿的道路上奋勇争先,毫不犹豫地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最美的绿色希望。开发建设近70年累计完成人工更新造林2000余万亩,并创造了库都尔、阿尔山两处“百万亩人工林”的营林奇迹;实施“天保工程”20年来,森林面积净增100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