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维敬 彭志刚
近年来,阿里河森工公司致力于生态建设,在种苗繁育、营林造绿、植被恢复、退耕还林、产业扩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3月份,该公司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科学规划构筑绿化总体格局
该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储备木材资源为目的,结合造林绿化规划,因地制宜、适地植树,全面实施通道绿化、荒山绿化、场区园区绿化、公路道边绿化等。在山上两侧、废弃地、院内植树造林、修建花坛、草坪,实施美化机关、绿色场院、绿化居民、绿化道路工程。对场区绿化效果进行空间布局和植物景观配置,以乔、灌、果、草、花、藤有机结合,常绿树种、彩叶果树种合理搭配。在绿化造林中,公司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跟踪督导检查,严把苗木、整地、栽植等各环节质量关,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去年,公司质量验收组获得自治区级“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近年来,该公司全面完成植树绿化、绿化美化、退耕还林、抚育工作、植被恢复造林、生态脆弱区造林6大重点区域绿化任务。为防止栽植土壤水土流失影响苗木成活率,科研人员反复实验,对生态脆弱区苗木栽植点设置围堰,保证苗木不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为降低围堰成本,使用废弃彩钢瓦自制围堰,降低造林成本。根据退耕还林场地的实际情况,退耕还林造林场地全部实行块状铺设地膜、浇灌生根粉、架设围栏的措施,促进苗木生长,减少牲畜破坏,提高苗木成活率。同时,该公司选派475人参加远征根河森工公司退化林修复任务2.5万亩,提供优质绿化苗木124万余株。5年来,完成义务植树40000株、人工造林3012.7亩、植被恢复造林1867.9亩、退耕还林4320.2亩、生态脆弱区造林442.97亩、重点区域绿化造林874.99亩、森林保险异地补植8010.1亩、补植补造119151.35亩,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发展建设步伐。
培育苗木适应生态发展要求
该公司积极推广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理念,采用大棚和大地育苗相结合,开展营养袋育苗、扦插育苗和移栽培育绿化大苗。大棚育苗引进全自动自走式喷灌苗木先进设备系统,提高了苗木生长速度。
该公司根据各林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在保证兴安落叶松作为常规造林树种的前提下,实行育苗多样化,重点培育西伯利亚红松、樟子松、云杉等适合本地生长、高经济价值树种。同时,结合实际大力培育蓝莓、榛子、红松等经济树种,提高了绿化品位和经济效益。去年,上山苗木146.9701万株,自育苗上山115.09万株,其中落叶松62.87万株、樟子松15.67万株、云杉31.54万株、西伯利亚红松5.01万株。
该公司把培育西伯利亚红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推行容器袋育苗、大棚嫁接等技术,并对西伯利亚红松施用矮化技术,使西伯利亚红松能够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在西伯利亚红松定植中,严格按照株行距和作业程序要求作业,定植后及时浇水、培土、踏实,确保根系水土充足。该公司还把西伯利亚红松穗条嫁接到樟子松上,采用同砧、异砧和高砧、矮砧及劈接、对接等方式嫁接,遵照“图上定点、现地挂牌、定人定株”原则,保证无性系和数量的准确,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累计育苗西伯利亚红松600多万株,嫁接苗9.5万余株,补植补造2.3万多亩。
该公司把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作为支撑点,成立营林创新工作室,攻克完成中央科技推广项目7项,自治区科技成果7项、重大项目1项,森工集团推广项目,争取科技资金近千万元。
守护森林筑牢绿色安全屏障
国土绿化不仅让荒山绿起来,让生态好起来,让职工富起来,更要让森林资源得到保护,这是阿里河人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为巩固绿色生态建设成果,该公司制定森林防扑灭、打击林地征占和破坏森林资源等一系列方案和管理措施,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纳入公司重要工作,制定《天然林保护管理实施细则》《森林管护成果内部购买服务验收办法》等措施。按照远山设站、近山职工承包的要求,本着人员、地块、责任、经费、标志“五落实”原则,落实管护责任区。管护人承担责任区内资源管理、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采沙毁地、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推行责任管护,管护责任落实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