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思以检促改以悟促践难忘的贮木岁月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图片新闻监督检查森林经营工作举办重点岗位人员培训班制定安全生产“晨会”制度举办普法知识竞赛反分裂国家法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以学促思以检促改以悟促践
· 难忘的贮木岁月
· 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
· 图片新闻
· 监督检查森林经营工作
· 举办重点岗位人员培训班
· 制定安全生产“晨会”制度
· 举办普法知识竞赛
· 反分裂国家法
· 图片新闻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8983号
第18983号:第02版 2022-08-26

难忘的贮木岁月

■郭良彬口述 张俊云 整理

20世纪70年代初,我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欣喜来到满归林业局参加工作,成为贮木场选材组的一名工人。之后又担任选材组长、储备区组长、工队指导员、工队队长等职务,在贮木场工作40个年头,跟木头打了半辈子交道。自2010年退休离开满归后,我曾两次回去,亲眼看到贮木场的发展变化。每每回想起那个年代,冰天雪地里油锯欢唱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不由感慨万分。

1971年6月,我和10多名年轻人一起被分配到贮木场工作。当时是计划经济,生产量最多时一个生产周期达到50万立方米。贮木场作为生产、贮存、保管和调拨供应原木商品的场所,工作非常紧张和艰苦。

到贮木场报到后,我被安排到树皮队干杂活。每天用树皮铲子扒木头上的树皮,再把铲下来的树皮装筐,抬到树皮堆上。只记得当时铲下的树皮很厚很结实,装树皮的筐很重,一天下来棉袄都湿透了,回到家晒干了都是硬的。同年的10月份,我到了四队人力归楞组。我们组8个人,归的是2至4米的短材,每人每天要完成3至5立方米,攀登的“跳板”最低的也有3米多高,拼的全是力气和胆量,那滋味就别提了。有一次抬木头上楞的时候,我的脚下一滑没站稳,腿直接伸到了楞堆的木头里,吓得同伴大呼小叫喊人来帮忙,幸好木头上有个弯儿,我的腿只是蹭破了点皮,没导致严重后果。但还是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每次上楞时总是心惊肉跳,生怕自己走错一步或是一脚踩空。好不容易熬过了1个月,腿和腰都留下了劳损的疾病。总算来了新人接替了我的肩扛,我又回到了打杂干零活的状态,每天上场房为队上挑热水、帮伐锯工伐链子、为队部整柈子烧炉子。那时炉子都是油桶凿个窟窿变成的大铁炉子,怎么烧都是满屋冒烟。由于队部都是戳杆抹泥的房子,一整天不停火屋里也不保暖。

1973年3月,队上选材缺人手,我成了平车组的一员。从那时起,我上班时间一直都没变过。为了抢生产任务,造材台异常忙碌,即使到了后半夜还是灯火通明。晚上几点下班得根据当天任务完成情况确定,次日凌晨两点下班也属正常现象。在怀里揣个馒头,冻得冰凉硬邦邦的,实在太饿了就啃上一口。我们推平车的工人最愿意看到造材台上卸下来又粗又大的木材,干得快还出数,就能早点回家。最怕的是下雪天,轻轨上落完雪更发滞了,推得就更吃力了。

1976年秋天,我和队上的职工们一起参加了贮木场传送带的安装工程。但由于木材生产任务繁重,传送带每天连轴转,我们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变短,反而经常连续10多天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因为实在太疲劳了,有的卸带工在等木头的时候都在打瞌睡。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我被推选为选材组组长,一干就是7年。在这几年里,我连年被评为林业局劳动模范,最让我激动的是,1979年我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3年,已经历练成为业务骨干的我被任命为四队指导员,既是工队的管理者,也是具体工作的执行人,哪个工序缺人就及时补位。记忆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替补看车工,那时看车就一个人,当时装的是8米电杆的平板车,立柱和铁线我都不太会使用,心里又着急,忙活得满头是汗,木头摆排的也是歪歪扭扭,但总算载量达到了定额。在那个“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年代,一切为了生产,多干活儿多生产木头就是多作贡献。贮木场楞场就像是战场,零下四五十度的天气,我们顶着刺骨寒风,眼眉上挂着霜花。因为干活累的一直出汗,棉袄里冒着热气透出来,远远看去我们就像一个个挂着冰霜的“雪人”。卸、造、选、归、装,一根根木头在我们这些“劳动大军”面前,服服帖帖,任凭摆布,劳动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当时的场地不够用,我们就把楞头归高,向青天要楞场,大的垛有12米高。每名职工都干劲十足,从不抱怨生活条件简陋艰苦,最爱看的风景就是一车车木头被装上黑火车皮运往外地,保证质量尽快完成生产任务,就是最简单的幸福了。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先后任装车服务队长兼一队党支部书记、三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七队党支部书记、三队党支部书记职务。我不仅注重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还和队上的管理人员几乎吃住在队部,保证每道工序严密衔接,给工人加油打气,督促归楞装车安全,用自己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待同志的亲情,赢得了一道同甘共苦的工人兄弟们的信服。

2010年,我退休了,因为在贮木场工作了几十年,心里早就把它当成自己的家一样了。我退休的第二年也是二期天保实施之年,三分之二的贮木场场地闲置。贮木场将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驯化樟子松苗木30万株。盖上了10个大棚发展黑木耳种植,还把一队、二队的队部建成中西风格结合的“生态木屋”。生态环境变好,楞场里都有鸟窝了。全面停伐后,还保留的工队变成了森林经营工队,曾和我一起冒着严寒战天斗地的工友们冬天开展森林综合抚育、春夏植树造林,有忙有闲,收入也提高了。

今年是林区开发建设70周年,我也70岁了,我为自己曾是一名能为国家木材生产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务林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过去的贮木场已更名为“孟库林场”。昔日火热的楞场也从繁忙归于平静,高耸的楞垛和遍地的木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粉色的柳兰花海,孕育着新的希望。看到山花烂漫的贮木场楞场成为吸引人们拍照打卡的独特风景地,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我期待有一天贮木场能成为满归的一个特色旅游观光景点,也希望林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