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兴祖
万木峥嵘,碧草连天。祖国的北疆,10.67万平方公里的兴安大地上,到处充满希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考察内蒙古,5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有3次特别关注了大兴安岭。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重点强调的工作里,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仍是“首要”和“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转型发展的眼光谋划内蒙古经济发展,明确内蒙古“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走好适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内蒙古森工集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放大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绘就旅游发展新画卷
5月21日,“相约开拉气畅游杜鹃谷”2023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万顷杜鹃花海赏花季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的旅游达人、摄影家、自媒体爱好者,参与林区自媒体矩阵建设的部分职工及网络红人等1000余人欢聚根河,共赏万顷杜鹃花海;
6月8日,“兴安记忆·六零空间心愿林”植树启动仪式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生态功能区举行,来自全国十余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多名游客与林区的志愿者共同认领一棵树,栽植200余棵云杉树苗,为祖国北疆添绿;
6月22日,以“走进森林亲近自然”为主题的2023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旅游户外运动季暨2023内蒙古大兴安岭登山季启动仪式在绰尔森工公司启动。来自北京、武汉、宁波及周边等地的1200余名游客,以组团或自驾游方式来到这里参加活动,感受走进森林、亲近自然的愉悦氛围;
…………
畅游林海,脚踏绿波,令身心浸润于万顷绿荫的“洗肺”之旅,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的绝佳体验。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大森林、大湿地和大冰雪共同赋予了旅游产业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品牌、最有价值的潜力。
生态厚度,决定发展高度。如今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以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打造成地标性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目的地为目标,借好“外力”,通过全国各级媒体、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宣传,积极参加国家、自治区举办的旅游、康养、研学推介活动和各项节庆活动,充分展示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用好“内力”,依托“内蒙古大兴安岭智慧旅游服务营销平台”,发挥线上线下两大板块的优势,努力实现管理智慧化、服务个性化、营销精准化,林区的知名度逐年提升。
内蒙古森工集团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优势,有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目前,内蒙古森工集团有40个项目纳入自治区“乌阿海满”一体化和呼伦贝尔“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94个项目纳入呼伦贝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属地政府和自治区文旅投集团、众信旅游集团等开展深度合作,额尔古纳界河游船、得耳布尔卡鲁奔湿地体验营地、金河冷极村、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区、大兴安岭旅游车队等重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莫尔道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满归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成功举办“内蒙古大兴安岭万顷杜鹃花海赏花季”等系列活动,林区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
内蒙古森工集团依托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及面积94万公顷的北部原始林保护区,先后打造独立景区39个,阿尔山、莫尔道嘎、毕拉河达尔滨湖等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中国最具网络人气森林旅游景区”“中国最受欢迎十佳露营基地”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
按照“优势资源集中开发、优势景区集中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内蒙古森工集团优先发展重点旅游景区,突出森林、湖泊、湿地、温泉、冰雪、林俗等生态景观,重点发展毕拉河、根河、莫尔道嘎、阿尔山、阿里河、满归、绰尔、金河8个重点景区和旅游节点,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康养为一体的高端生态旅游品牌。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