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兴祖 通讯员 初蕾
八月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天高云淡,满眼苍翠,一望无际的群山连绵成绿色海洋。
7日,全区党媒草原云传播协作会议“牢记嘱托筑牢北疆绿色长城”联合采访活动,在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启动。由内蒙古日报社和全区各盟市党媒40余名记者组成的联合采访团,深入内蒙古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探秘之旅。
宣传好美丽的大兴安岭
森林、火山、天池、河流、湖泊、峡谷、湿地……8月的内蒙古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内,蜿蜒的栈道、苍劲的林木、起伏的山峰、荡漾的湖水,构成一幅壮美的画卷。第一站,采访团的记者们便被林区绚丽的“底色”吸引。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于2000年建立,素有‘神山、圣水、花海、奇峡’的美誉,在2016年成功晋级4A级景区……”在神指峡景区内,面对记者们的“长枪短炮”,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志刚详细介绍了景区的整体情况。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东麓,总面积22081公顷,景区辐射面积15万公顷,有着“四成森林、三成湿地、二成良田、一成火山”的独特格局,是集旅游观光、科研考察、研学旅行、休闲康养、科普教育、娱乐探险为一体的最具中国北方鲜明特色的原生态旅游精华之地,现开发有熔岩杜鹃林、神指峡、石海黄菠萝、四方山天池等特色景点,公园先后获得“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山地花卉观赏地”等荣誉称号。
作为景区核心的神指峡,又名“兴安百里峡”,长40余公里,宽100至150米,上下落差近160米,平均深度达40米,被誉为“大兴安岭第一峡”,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独有的地质、水文景观。盛夏时节,瀑布从峡谷峭壁之上飞流而下,凌空泻玉,异常壮观。
第一次来到大兴安岭的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张彦杰,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告诉记者,内蒙古大兴安岭是他向往已久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满目葱茏,各项工作取得了成绩,这是大兴安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来的成绩,与内蒙古森工集团几代务林人辛勤奉献是分不开的。接下来,他们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宣传好美丽的大兴安岭,把林区的故事讲好。
把林区的故事传播出去
近距离参观林区野生鱼类标本,带上M R眼镜与珍稀野生动植物“零”距离接触,通过触摸电子屏了解保护区内基本概况……在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扎文河宣教室内,媒体“大咖”再次被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所震撼。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