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考察林区指示批示精神 2024年森工集团领导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实地研学班(第1期)在深圳市举办用笔触和镜头开启一场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深度“对话”打开文旅“流量密码”让“绰尔游”持续走热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传达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考察林区指示批示精神
· 2024年森工集团领导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实地研学班(第1期)在深圳市举办
· 用笔触和镜头开启一场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深度“对话”
· 打开文旅“流量密码”让“绰尔游”持续走热
· 图片新闻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565号
第19565号:第01版 2024-08-21

用笔触和镜头开启一场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深度“对话”

———“感触森林脉动探寻北疆最美”全国媒体穿越内蒙古大兴安岭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综述

采访团成员采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本报记者赵兴祖 摄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赵兴祖 刘磊

走上高高的兴安岭,领略壮美林海风光。8月11日至17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央广网、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杂志、新华网内蒙古频道、凤凰卫视、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及山东、江苏、辽宁、浙江、湖南、山西、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记者及网红达人共计50余人组成的采访团,跨越山海,在“感触森林脉动探寻北疆最美”全国媒体穿越内蒙古大兴安岭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用笔触和镜头开启了一场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深度“对话”。

采访团从林区北、南两线同时出发,走进有着“森林的世界、世界的森林”之誉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同探寻自然生态之美、创新发展之势、历史文化之韵,通过一篇篇文章、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视频、一场场直播把发生在林区的生动故事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

这是林区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采访范围最广的一次媒体互动交流活动,7天时间、50余个采访点、总行程2500余公里……采访团成员用脚步丈量林区,用镜头记录发展,将天空的“蓝”、山岭的“绿”和可敬可爱务林人的故事尽收笔端,让全国的观众看到了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高质量发展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感受绿色高质量发展脉动

紧张忙碌的工作现场、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绿色优质的林下产品展示点……沿着采访路线,一幅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图景徐徐铺展,呈现在采访团成员眼前。

“大兴安岭的旅游体验项目很有特色,也非常契合我们采访主题,我们也拍摄制作了多部短视频作品,让更多的观众朋友们和我们一起沉浸式体验和感受内蒙古森工集团是如何把文旅产业做大做强的。”山东卫视文旅频道记者刘珂表示,他要通过节目向山东乃至全国的观众朋友们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都能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感受这里的壮美景色。

听讲解、问情况、看变化,采访团成员集体点赞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深感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近几年,森工集团积极发展文旅产业,以活动带动旅游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林区有了了解。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浪潮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依然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也较为完整地保存着林区文化,依托这两点,旅游产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自媒体达人孟凡玉说。

与孟凡玉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新华网内蒙古频道编辑部主任石毅,他告诉记者,青翠欲滴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广阔的湿地,内蒙古大兴安岭优美的环境让人非常着迷,特别是在森林旅游、特色产业、林下经济等方面发展卓有成效,让他对这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将用自己的新闻作品,讲述一个风光秀丽、产业兴旺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绿色是大兴安岭厚重的底色,奋斗是务林人如磐的初心。从高耸的瞭望塔到靠前驻防营地,从大山深处的检查站到边境线上的管护中心,采访团成员认真聆听务林人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奋斗故事。

王潇是光明日报社的记者,此次是他第二次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相对于第一次,他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第一次来采访是两年前,关注点是这里的美景,如今更多关注的是这里的人。为了这片他们挚爱的森林,务林人在一线默默坚守、付出,作为记者,我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讲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故事。”

记录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壮美景色

八月的大兴安岭,广袤无垠的林海在微风中起伏,似绿色的波涛汹涌,湛蓝天空下,挺拔的树木直插云霄,千百条河流奔腾不息,宛如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尽显大气磅礴之美。

每到一处,自媒体达人胡哈图都会和助手赵图柔拿出无人机拍摄,在他们看来,在林区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胡哈图告诉记者,这次他们拍摄了很多素材,希望有机会还来这里,感受这里的四季变换之美。

迎着朝阳出发,伴着落日余晖返程,采访团成员们穿行于林海间,面对如此美景,纷纷取出各自的专业摄影设备,拍摄下这震撼人心的壮丽景色。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时间虽短,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兴安岭的美,尤其是这里的蓝天白云深深吸引着我。这几天,我拍摄了很多美丽的景色,等回去的时候也跟我身边的朋友显摆显摆,他们指定都没见过。”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徐波高兴地说:“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一步一景、处处是景。我也希望通过好的摄影作品,让更多的外地朋友认识大兴安岭、来到大兴安岭、爱上大兴安岭。”

咔嚓、咔嚓,伴随着快门的响动,大众摄影杂志社编辑记者徐晓刚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的景色。“老舍先生在《林海》这部作品中,把白桦树的银裙比喻成海边的浪花,不禁感叹老舍先生的观察真是非常的细腻,短短几句话就把这种美感表现出来了。”徐晓刚感慨地说:“大兴安岭很美,完全超出想象,这里的魅力值得全国的摄影爱好者去发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采访团成员不顾舟车劳顿和行程紧密,都用各自独特的视角,领略内蒙古大兴安岭的魅力,直观感受森工集团生态保护建设的斐然成果。

“当我真正踏上大兴安岭这片土地,第一个感觉就是震撼,一路走来,越发感觉这里有太多我想要了解的东西,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要通过记者的专业视角创作出更多有深度的报道,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半月谈》杂志社记者费彩萌对记者说道。

讲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故事

辽阔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如海,见证着林区时代的变迁,也映衬出森工集团发展的缩影。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动人的故事中,不仅需要林区上下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砥砺前行,更需要媒体的鲜活讲述。

一路步履不停,一路探究思考。采访团成员穿越千里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探寻这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他们用双脚丈量生态林区,用心灵感受人文林区,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丰富的自然与文旅资源和改革发展探索,内蒙古大兴安岭在他们的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也更加生动、厚重,且充满魅力。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线上到线下,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深度报道和融媒产品,为广大读者、网友呈现了一场全媒体、可视化、鲜活生动的“新闻大餐”,全方位展示了内蒙古森工集团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图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9日,各大媒体刊播发各类稿件230余篇,总点击量达3000万人次,创下林区大型集中新闻采访活动发稿数量和总点击量新纪录,且热度仍将持续。

“内蒙古大兴安岭,冬季时,等我们!”临别之时,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节目制作传播中心主播孙晓雪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山水有相逢,未来皆可期。作为这片“全国最大重点国有林区”的守护者,内蒙古森工集团将向着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现代林业集团不断奋进,书写新的华章。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