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以一己民营之姿,历二十几年暂短岁月,快速扩张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中上,其发展势头不可谓不迅猛,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企业的辉煌。各界都在号召学习华为文化,奥克在对标华为的过程中,我也借此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江苏奥克470名员工中,其中34%是90后,从人数上说,三分之中有其一。95后也已经开始步入职场,90后渐渐成为企业中的主力军。奥克在学习华为文化的同时,也遭遇了与90后的碰撞。然而,大家读懂了90后了吗?后浪如何推前浪?在没有温饱问题、生活压力的困扰的下,90后相对于其他年代的人,对“奋斗”这件事是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想法的。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以奋斗者为本》一书拿到手也有一年多,偶尔翻阅,学习其理念。不断的抽丝剥茧,也逐渐地发现,华为的成长其实就来源于他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源于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书中每个章节每个段落,都能让我充分感悟到华为文化的积极向上和华为机制的催人奋进。但是,我更多的思考是,作为一名90后的奋斗者,奋斗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成功,还是为了幸福?是为了比同龄人更高的工资,更高的地位,还是在一个很有名气的公司上班?作为千禧一代的90后,物质丰富的前提下,是有着不同于的60后、70后、80后的追求的。人们批评90后思想堕落,扶不起来,是“垮掉的一代”。但是他们没有自顾自跳广场舞扰民、不让座就拳脚相加,也没有碰瓷耍赖、开黑心食品加工坊、建小工厂乱排污,却被冠上叛逆、自私、非主流等一系列标签。但我要坚定地说,他们是特立独行的一代,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有着更多想法,追求与众不同的奋斗。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有一句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老一辈从困难经济时代走来,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最终解决的是成功问题。“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也很符合当时时代大背景的主论调,符合当时倡导的价值观。长江后浪推前浪,90后出生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作为21世纪的时代宠儿,在沙哈尔教授的模型中是属于“幸福型”的,他们想要的是幸福感,在奋斗过程中持续获得的幸福感。而“幸福感”无疑是现代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中最欠缺的一种特质。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是需要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为其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感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所以,在90后们的逻辑来看,但凡需要坚持去做得事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真正有兴趣的事是不需要坚持的,他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或许,这就是特立独行的一种表现。
曾看过一个采访,1990年出生的广东肇庆小伙,目前在东莞易事特公司做售后服务。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不高,但他很喜欢这份工作。“每天可以和外国人打交道,说我最爱的英语,还挺开心的,他说道,“对我来说,一份工作愿不愿干、干多久,取决于它能不能提供和我意愿相一致的平台。如果每天上班等着下班,会极大影响我的心情,我的才能就被埋没了。” 尽管公司补助加班费,但他几乎很少加班,他认为那是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也是他们许多同龄人身上的共性。在90后看来,这不是因为懒,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生活”。
与传统观念中追求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等的人生观不同,90后群体更愿意追求舒适的生活,表现出从容的物质观。但是,追求舒适的人生并不代表不愿奋斗。相反,90后很注重个人奋斗,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效能感。很多的90后已经被信任,站在了企业的关键岗位上,还有更多的90后创业者、CEO如雨后春笋徐徐崭露头角。所以说90后,不仅玩的酷,还靠得住。
“以奋斗者为本”,到了21世纪,奋斗者从60后延伸到90后,在取其精华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有更加新颖的解读,更加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观念赋予到其中,如何把90后作为奋斗的基石,来助力企业更好的发展。或许,这是我们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更加需要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