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苏州阊门外上塘街上悄无声息地开出一家铜作铺。主人李姓,主要为周围居民做铜铲、铜勺、铜脸盆、铜暖锅、铜煤炉等日常用品。苏州地区自南宋以来,一直被誉为“人间天堂”,即使是普通百姓家,也是“穷、穷、穷,屋里还有三担铜”——家里总有几件日用铜器。李铜匠为人诚实、厚道,所做铜器实实在在,铺子开出来后,生意慢慢多了起来,有了一点小名气。后来,李铜匠把铺子传给儿子李根福。那时他还是个孩子,但经常被父亲带到铺子里,在铺子里看父亲和其他师兄做各种铜器,耳濡目染,喜欢上了铜器和铜作。年纪稍大一点,就跟着祖父、父亲学做铜器。如今,李根福老人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块苏州市政府颁给他的“苏州市传统铜作‘锤揲’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匾。什么是“锤揲”技艺?苏州铜作一般来说都是要开模子的,也就是浇铸铜作,包括“失蜡浇铸”和“沙模浇铸”,将铜器造型、浮雕图案做成模型,然后一次性浇铸成型。但李根福的铜作是不开模具、不浇铸,完全用手工敲打(锤揲)成型的。该技艺包括“紫铜并块”、“加工板材”、“无缝成型”和“焊接成型”等工序。据笔者了解,这样的铜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目前沪宁线就只有李根福一人。
苏州乐器厂曾慕名请李根福去帮助解决生产爵士鼓的技术难题。这种鼓以前是进口的,技术难度较大。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乐器厂多方打听,找到了奚六六(李根福的师兄)和李根福。在采访时,李根福顺手拿起一个圆柱形的铜器半成品,将其倒扣在桌面上,然后介绍说,爵士鼓鼓面平整度要求非常高,鼓做好后,要将鼓像这样倒扣在一块非常光滑、平整的玻璃上(鼓的边沿有2厘米宽),然后在鼓的腹内亮一盏灯。如果鼓面的四周没有灯光泄出,鼓面的平整度就达标了。要知道,蒙在鼓面皮的厚度只有0.3毫米,非常薄,所以鼓面的平整度稍有差错,这个鼓就不能成品。
这个活别人也许做不了,但李根福做成功了,可见其技艺的高超。最近,李根福又有2件创新作品《白铜编织网系列手炉》和《铜制莲蓬倒流熏香炉》,让人耳目一新。
莲蓬倒流熏香炉是用铜皮通过纯手工制成的。在莲蓬的内腔里点燃熏香,香烟却从底部流出,这就是倒流。这看上去很神奇,给人一种烟雾飘渺的奇特感受。
李根福说,苏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水乡,产藕,多荷花,也多莲蓬。我们小时候都采过莲蓬,剥过莲蓬。莲蓬不只是苏州的一种植物象征,也是苏州的一种人文景观,还带有一点禅意,用来做熏香炉既别致又有文化内涵。所以就这么创新出来了。作品出来后,非常受欢迎。” 李根福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这正是体现了他在苏州铜作“锤揲”技艺方面的深厚积淀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吴兴 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