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各地包括苏州市在内进行了多场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但都不太理想。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反映就业难,而招聘单位却又不易招到毕业生。业内人士认为,关键在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要调整好择业心态,不要好高骛远,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保证尽快就业。
今年苏州首场高校毕业生公益招聘专场就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场招聘会共有87家单位端出2860个岗位,然而现场冷清,整场招聘会仅吸引了数百位大学生进场应聘,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热情普遍不高,使这场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会出现“粥多僧少”的尴尬局面。
据反映,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并不多,许多招聘摊位前甚至看不到应聘者的身影,除个别用人单位关注度较高外,大部分招聘展位都较冷清,有的甚至“无人问津”,一些负责招聘的企业人事经理无聊地玩起了手机,部分招聘企业因为很少有人应聘只得早早撤场。
按照计划,苏州首场高校毕业生公益招聘专场共有87家单位提供2860个岗位。从进场招聘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业和建筑房产业排列前五位。此次高校毕业生公益专场招聘会提供的岗位种类也非常丰富,包括行政人事专员、市场部工作人员、电话客服专员、案场助理、财务收银、平面设计师、文案策划等。现场招聘的行政、财务等岗位基本工资在每月3000-4000元左右,但大部分应届生都觉得偏低,不急着定位,还想看看。
对于招聘会遭遇冷场,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似乎并不惊讶。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大多不那么迫切,而且对工作单位的要求比较多。一些95后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不仅限于收入,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期望也较高。
调查发现,毕业生们都希望从第一份工作就获得专业技能、经验和人脉,不少人对于自己两三年后达到的职场地位有明确的目标,甚至已经设计好工作几年后跳槽或再去学校进修的路径,但是很少提及对雇主的贡献和回报,更几乎无人提及对“社会现状的改变”。
专家建议,首先,毕业生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毕业生认为的好专业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其次,不能好高骛远,不着边际,一步到位;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要干起来才知道。再说,招聘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能力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让你一上来就如愿以偿。
那如何调整择业心态呢?业内人士认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应聘的最好办法,首先要好好学习习近平的教导:“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首先解决就业问题,然后再考虑择业问题,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有了真知灼见,真实本领,自然会发光。希望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合理利用招聘网站和校园招聘会,主动出击精准投递简历,适当降低求职期望值,尽量消除观望心态,尽早签约合适的工作岗位。 (陈鹤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