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比喻“为人民服务”工作要像跑步那样,一鼓足气,达到“目的地”。但是,有的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就是没有“跑”到底,触及终点线!
这不,近日,家中鼠闹,偷吃苹果,啃坏木厨,吱吱嘶叫,闹得生活不安逸。我只得到社区讨灭鼠药。一位女青年给了一包,可当我询问,如何投放,她竟回答“不知道”。
我很纳闷,过去居委会大婶灭鼠送药上门,授传方法,还叮嘱防止安全事故,两厢比较,相去甚远!
解剖“老鼠药”的发放,可以看到党和政府“放管服”改革,基层工作人“最后一公里”,呈现不同状态的“跑步”:有的拼足全力,冲刺终点;有的左顾右盼,心有旁鹜;有的充耳不闻,不走不跑。我遭遇的可能就是这种人,即便是年轻力壮,有文化知识!
看来,“最后一公里”咋“跑”,并没有人人“跑”好,处处精彩。因此,期盼有关部门要加强教肓、检查和奖惩;舆论场要助良抑莠,批评懒散作风;工作人员要自律自省,不”跑”?到底,有何脸面拿俸禄?!
临下,恕我直言,如今有不少地方,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且不说跑跑歇歇,悠哉优哉,迟迟不见“跑”到底,甚至有的到“我”为止,就是不“跑”,管它还有“一公里”。如,垃圾分类,有分类箱,不见垃圾分类;“斑马线”侧,只见写着“车让人”,却不见车让人;山林护鸟,外有“护鸟须知”,内有张网捕鸟……诸如此类,不亦而足,各地都可以看到“最后一公里”跑的不尽人意,既助长一些单位形式主义,懒散风气,又影响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