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已经读3年级了,成绩名列前茅,却总坐在班级的第一排。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每到期末时,老师们总会建议明明到医院检查一下身高。可是,明明的爷爷总说,明明天资聪明,他的父母又是高大的,孩子以后在发育的时候一定会长高的。故而小明一直未到医院检查。
今年,小明自己感觉个太小,吵着要到医院检查,家人这才带着他来到市立医院本部儿保科就诊。儿保科生长发育专家、科主任宋媛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史,小明自小就吃的不多,体重和身高一直都不达标,3岁时候的身高是85cm(标准身高是96.8cm),自此以后,孩子的身高一直比正常标准低了2个标准差左右。家长一直认为这是“晚长”。宋媛主任医师解释了医学上“晚长”的定义:“晚长一般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稍偏矮,在青春发育年龄孩子未发育,身高偏低。”明显,明明并不是“晚长”。宋媛诊断小明是“矮小症”。
据宋媛介绍,遇到身材矮小,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疾病,而是“晚长”或“营养不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观念了耽误孩子的治疗。治疗矮小症不是在营养科就诊,应该在儿童内分泌就诊。矮小更多的是内分泌、或遗传代谢病造成。生长激素从字面上看,就是主要管生长的,如果生长激素缺乏,或生长激素活性不足,或生长激素受体不敏感,或转化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障碍,都有可能造成身高增长缓慢。不同年龄段,生长调节方式是不一样的,1岁以内婴儿,延续宫内调节方式,主要由营养代谢调节生长,营养不良会明显影响婴儿身高增长;1岁后逐步向生长激素轴调节生长过度,2岁后主要由生长激素调节身高增长,加强营养,增加不了身高!
宋媛建议家长每3个月给孩子测量一次身高,如果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或比同龄孩子个头矮5-10厘米,家长应引起重视。 (叶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