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里翻书,读到孔子“色难”论语,不得不佩服这位周游列国、阅人无数的孔圣人,对儿女如何尽孝,诠释得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多位弟子向孔子请教“孝”,孔子一一回答。其中,我特别注意到的是,孔子回答子夏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孔子在回答子游时,已经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里,孔子说得很通俗,只养活父母,对父母不尊敬,即使每一顿都给他们酒肉吃,也不能算尽到了”孝”。
人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我这个曾为人子、今为人父的老人,才真正认识并体会到,儿女对父母只有发出自内心的真爱,语言和气,面色和悦,行为恭敬,和颜悦色,这才是尽孝最重要、最难做到的。
在如今社会环境中,仅仅父母有事儿女代劳;让老人吃上喜爱的酒菜;每逄节假日,探望父母……这些是孝,也是容易做到,但是变“色难”为“色悦”,却不大容易做到。
有的是,有时心情烦躁,有话不好好说;有的是,有时工作劳累,回家脸无喜悦;有的是,在外受气,不悦带到家中,甚至把父母当作出气筒;有的是,对父母老思想、老嗜好和老作风且十分固执,看不惯,难容忍……诸如此类,不亦而足。于是,往往对父母,话难听,脸难看,做不到“和颜悦色”了。
但是,不难看出,天下儿女尽孝“色难”,大多是两代人太孰稔,难免任性而为,因为摊开来讲,儿女是“爱你的”——父母,都希望“你健康快乐”——父母。
因此,我的体会是,做儿女的,对待父母,要时时刻刻,怀有敬畏之心,做到和颜悦色,即便是他们老思想、老嗜好和老作风不合时宜,只要不危害健康和妨碍他人,不妨迁就一些,或者慢慢地、适时地帮助其改变,决不急燥,更不粗暴。这才叫作“孝顺”吧!
至于身为父母,大可不必为儿女一时的、偶尔的“色难”,生闷气,郁郁不欢,更不可摆“架子”。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山大”,儿女的工作和生活挺不容易的,即便是有时“色难”,甚至一时“冒犯”,也要“大人不计小人之过”,这叫做“包容”吧!
如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同心同德,万事兴旺。这就是一首炙之人口的,名为《国家》的歌词,“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的真谛。
至于,社会有一些儿女,岂止“色难”,实为“迕逆”,且屡教不改,我行我素,那就不在此论理,让司法来侍候吧!
(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