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上海百岁老人沈其端养生的报道(《新民晚报》2013.9.30),受益非浅,感慨良多,择其要者,与君共飨。103岁寿星沈其端,祖上经商,家境殷实。上世纪30年代是上海一家皮革厂老板,生意做得红火。解放后,他成了制革厂的一名业务人员,直到退休,领取养老金,人生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真正做到“豁达大度从容过,心态平和寿自高”。人所共知,一个人际遇一二次不公和不平,淡泊宁静对待,也许不难;难的是十几、几十年都淡泊宁静,随偶而安。凡60多岁的人,能够体会到,当年沈其端从老板到员工的嬗变,特别是经历“唯成份论”、“阶级斗争”高峰的“文化大革命”的风浪颠波,如果没有淡泊宁静,随偶而安的心态,那是很难跨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坎”。而如今有些老人,面对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的不公平,尤其是退休后,同学、同事、同乡之间,收入、住房、医保之间,相与攀比,于是,牢骚满腹,郁郁孤欢。诚然,这是历史遗留和现实存在的问题,作为个人维护合法权益,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合理解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随偶而安,淡泊宁静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老年失伴。沈其端退休后,与其相濡以沫,共克时艰,五子一女,三个大学生,两个企业家,正值苦尽甜来,共享幸福之际的老妻,却撒手而去,“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沈其端丧妻后,抹干眼泪,重拾旧好——书法艺术——作为恢复淡泊宁静生活的修练。他曾在鲁迅公园,以林荫大道为“宣纸”,以湖水为“墨”,书写“地书”艺术,并成为以其为骨干的“地书”志愿者服务,在上海滩小有名气。如今他一发不可收拾,在地上书写自已的人生感悟,而且一写就是一个上午。他说:“风中残烛,越吹越炀,跨过百岁,老树新芽”。
当今社会,恩爱夫妻,会怀有“不能同日生,惟愿同日死”的向往,但这只是个愿境而己,大多是“执子之手,与子皆老”?,己算老天厚爱,自已努力了,最后,还是有一位要“先走”的。沈其端这种“移情别恋”,淡泊宁静,对于我们争取健康长寿的老人,一旦遭遇种种不如意,乃至不幸事,不是一种极大的启发和鞭策吗?
沈其端老寿星原本“身体挺棒,行动自若”。二年前的一个晚上,老人如厕,看见地上一只蟑螂,上前用脚去踩,不料脚下打滑,摔断了股骨。医生面对百岁老人,采取保守疗法,经护理人员悉心照料,老人疗伤勿燥,淡泊宁静,“竟奇迹般站了起来,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想想,我辈进入老年阶段,免疫功能衰退,难免生发疾病;反应迟钝,平衡力差,偶有跌跤损伤。当然,平日自我保护为重,但是一旦生病或跌伤,也不要“吼狮”,而要学沈寿星淡泊宁静,疗伤(病)勿燥。
我们都希望自己做个智慧老人。沈其端就是一个智慧老人。他因淡泊宁静而随偶而安,“移情别恋”、疗伤勿燥,是一种的生活心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请听,沈其端向天下老人,以自己的长寿史,诠释自已的养生经:“一日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