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移动与前途汽车共创5G智能网联车新时代苏州移动助力打造高铁新城启动公众基础网苏州移动参与“名城之窗”践行文明公益5G赋能未来 精彩应用亮相苏州移动5G+体验中心江南古镇,除了臭豆腐、烤鱿鱼还有啥?谁该为发生在车间里的车祸负责?
第20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期:第20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6-06

江南古镇,除了臭豆腐、烤鱿鱼还有啥?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最近,记者参加了一个长三角古镇大会,沪苏浙十多个江南古镇“排排坐”,它们本来就是“邻居”。台上,几个声名在外、业绩优秀的古镇介绍经验;台下,一位相对不太出名古镇的旅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居民都羡慕“隔壁”那几个知名古镇发展快,嫌自家的古镇开发速度太慢。

    发展快的古镇是什么样?记者在浙江嘉兴某“知名”古镇门口,购买了近100元的门票入场后,迎面而来的是一条人声鼎沸的商业街,每一家饭店门口,都有人问你要不要吃饭,每一家民宿门口,都有人问你要不要住店……再低头看一下门票,对该古镇门票年收入屡破2亿元的成绩毫不怀疑,只是纳闷为何游客进个商业街还要收门票。

    古镇的千篇一律和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并不新鲜,但新鲜的是,在越来越强调旅游体验质量的当下,这个古镇还能理直气壮地如此发展,并成为行业标杆。“与周围的一些旅游景点相比,古镇这些年没啥太大变化,没有给游客一种新的体验,我很怕再这样‘吃老本’下去,过个5年、10年就差不多了。”古镇内一家民宿老板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

    江南古镇的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有着“中国第一水乡”称号的周庄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乡镇旅游公司,开古镇旅游先河。周庄的成功让人们看到古镇的经济价值,之后在长三角,江南古镇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游客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古镇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但发展至今,一个不可否认的后遗症是,不少古镇在开发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出现了游客容量过度饱和、旅游商品同质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30多年过去了,大多数游客的需求已经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打卡式旅游,转变为感受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体验式旅游,江南古镇旅游还能仅仅停留在圈地收门票,停留在开发商业街吗?

    江南古镇发展之路如何可持续地走下去?这个问题让记者想起黎里古镇的故事。1984年,正是苏南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时候,当时流行的发展理念是“无工不富”。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带领团队前往江苏吴江的黎里古镇考察,提出开发保护黎里。但当时镇上的分管领导,认为这几个上海人过来是要拉住黎里发展的步伐,不仅拒绝阮仪三的建议,还让食堂的工作人员不要给阮仪三提供饭菜。阮仪三离开后转向周庄,那之后“中国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名扬天下,而黎里走上工业化道路,为拓宽街道,黎里老镇区主干道沿河一侧的房屋、廊棚被拆,部分老宅子的厅堂也被改造成了工厂,古镇原有结构被严重破坏。

    2000年以后,古镇范围内的工厂转为私企,虽然这些私企老板保护古镇的意识淡漠,但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古镇内的原有工厂捉襟见肘、腾挪不开,最终他们选择了迁厂,在其他地方买地、租地、造厂房,间接地为古镇保留了根基。与此同时,在李海珉等古镇“守望者”的奔忙之下,黎里古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阮仪三再到黎里古镇,留下一句话:“虽然黎里古镇破坏了不少,但是如果现在开始保护发展,比周庄、同里,不差的。”如今,商业化程度不高的黎里古镇成了旅游界的“遗世明珠”,古镇内的暗弄堂、缆船石、河埠头、名人乡贤等历史经整理后正成为古镇发展的文化基底,为未来的开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早走两步可以在短期内可以获得领先的位置,但从长期来看,却也容易遭受“资源诅咒”,因为过分依赖以往的资源开发模式,导致在消费升级时无法快速更迭,反而错过了下一步发展机会。古镇开发,是时候该考虑换种思路了。

(陈抒怡 肖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