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张家港市为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分析张家港市慢性病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有效评估全市慢性病中长期防治效果,召开健康期望寿命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培训会议,张家港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杜国明、慢性病防制科工作人员、各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40余人参加培训。
杜国明解读了健康期望寿命的概念与现状。随着全球医疗水平逐年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不断增长,预期到2045~2050年,全球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将达到77岁。2018年,张家港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2.89岁,较2017年的82.59岁增长0.3岁,已连续五年稳定在82岁以上,但健康期望寿命的增速显著跟不上期望寿命。研究显示,在2016年,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0.5岁,但是健康期望寿命只有15.8岁,也就意味着这部分人有4年多的时间是被疾病缠绕的,他们的健康寿命损失达到了剩余期望寿命的四分之一。所以仅仅只关注人群的平均期望寿命已经不能很好地反应人群的真正健康情况,掌握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能更好地帮助评估居民的健康状况。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李凯介绍了监测的具体实施方案。这是张家港市首次开展居民健康期望寿命调查,预计共覆盖全市九个镇40~79岁户籍居民3100人,主要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展开,内容包括人群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及自评健康情景问卷。朱晓炜医师随后对调查进行了进一步的流程和问卷说明。此次健康期望寿命调查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和自评健康两种量表工具,通过四套情景评判择一对调查对象进行健康评估。情景评判假定预想对象与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和生活背景相同,随后对其存在的一些健康问题进行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对调查对象进行评分。
相关负责人邱晶对张家港市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工作的流程和问卷进行了解释说明,并着重强调了调查工作相关注意事项,动员参训人员合理高效安排调查工作,按要求做好质量控制,保质保量、按时有序地完成调查工作。
(朱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