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只有随心所欲地庆祝才符合一个真正的节日。
大伙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从表面上看,中国人较西方人缺少幽默感?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一脸严肃,一付苦大仇深的样子?
我觉得,这是我们,不,是曾经“立法者”要求我们这样来对待生活。
现在是四月初。四月的头五天,至少有三个节日:西方的愚人节;我们的“寒食节”及“清明节”。
一般以为,所有的节日都是由习俗演化而来。事实上,这里面的法律意义,或者叫法律智慧影响极为深远。
愚人节的表现形式是捉弄人、开玩笑,很轻松、很愉快!
清明节的表现形式是感恩、祭祖,很沉重、很严肃!
寒食节——寒食感恩割肉臣!
以至于我们认为寒食节就是清明节。事实上,寒食节是夏历冬至后的第105天,也就是清明前的1天或2天。
本来立法者(统治者)为感恩“介之推”,来号召人们要有高尚的感恩情怀,也不是什么坏事。问题是,一旦感恩成为我们一生中沉重的枷锁,我们就再也轻松不起来,幽默不起来了。 愚人节,有很多传说,公认的说法是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的民间节日。事实上,我2年前在整理《法律的灵魂》这本书稿时,就发现,愚人节可能最早是源于古巴比伦的法律规定,也就是说可能在《汉漠拉比法典》时期开始了。
古巴比伦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具有市场经济意识的国家。只要有市场的需求,任何东西都是可以交易的。女人作为商品,自然也是有市场需求的。但是,在纯粹、放开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往往是:需大于供!因为,父母、丈夫往往会限制女人去做妓女的。
为了达到“供需平衡”,最好的办法是实行“计划经济”。
于是,颁布法令:每个本国的女人都必须在一生中去一次神庙,献身给一个陌生的男子。只有完成了这个义务和交易后,她们才允许离开。离开后,她们在公共场合还必须戴面纱。戴面纱的标记说明这个女人是不出售的。哈哈,女人戴面纱出门的习俗应当源于此。
到了古罗马时期,教皇及国王们觉得“一生中去一次”有点乱。于是,就规定每年四月的第一天到第五天,女人应当到神庙中去膜拜时运女神福尔图娜,以求时运女神的保佑。然后,她们集体到男人的澡堂里举行庆祝活动。后来发展到舞台、体育竞技场及各种场所。只有随心所欲地庆祝才符合一个真正的节日。后来,罗马元老院的一群老头实在不喜欢这样的节日,就颁布禁令,取消过一阵子。
罗马帝国灭亡后,可能是在19世纪,也可能更早,欧洲大陆就开始流行四月的第一天,以“随心所欲”的方式开玩笑,捉弄别人而庆祝。
只不过,原来的5天,变成了1天。这1天,大伙不约而同地把法律抛开,只要不是太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