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首届国医大师评选中,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吴江人徐景藩荣获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时任省长罗志军前往祝贺,亲切地对他说:“您为江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杰出贡献,传承发扬了中医文化。”
徐景藩出身于中医世家,初小在盛泽绸业小学读书,平时苦练毛笔字。在家经常聆听祖父与父亲对病案的研讨,自己也翻阅一些中医药书籍,耳闻目染有所感受,为他立志学习中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小毕业后,边学中医,边学文化,补习高中国文、英文、数学。1941年,随父学医,把要熟记诵读部分医书、药方,抄于元始纸上,寒暑不辍,装订成册。1944年,再拜师誉满江浙的名医朱春庐,临证抄方,心领神会,编集保存,达几十册,同时练就了字体活泼、笔力雄健的一手好字,赢得朱师的赞许,特地为每册封面上题写“验案精粹”。
1949年5月,盛泽喜获解放,他燃起上大学的希望火花,他参加了华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文化学习,借来中学课本,多处虚心求教,见缝插针勤奋自学。他虽未上初中高中,但以高中毕业同等学力报了名,被北京医学院录取。
1957年8月,他毕业离校,成为建国以后最早的高层次中医专门人才,他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在那里,博采众长学不厌,登门商借各位先生的门诊方笺存根,回来阅读体会各家学术经验特长,以提高自已辨证施治水平。1959年秋,他参与筹建内科教研组。他以临床疗效为根基,衷中参西补短长,师古不泥有创新,深入科研求发展。他一直从事脾胃诊治研究,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并用内服、外治、针刺、泡足等方法,取得良好疗效。以前在治疗食道炎时,为中药无法留在食道部位而头痛,他用“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就破解了这一难题。对诊治肝病重症、阴虚膨胀、胃脘疼痛、急性胰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均取得很好疗效。
他在省中医院里创建中医消化科,使之先后成为国家级“重点脾胃病科”和“临床(脾胃病)研究基地”。他富有创新精神的脾胃病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徐景藩著作颇多,著有《徐景藩脾胃病治验辑要》等2部;参加编写《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内科学》等4部教材;在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有4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甲级奖。
(杨传泳 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