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物之窗2>
观看: 197      
赞:
淳熙十年(1183),朱熹建在武夷山中的武夷精舍落成,南宋著名史学家袁枢赋诗《茶灶》致贺:“摘茗蜕仙岩,汲水潜虬穴。旋然石上灶,轻泛瓯中雪。清风已生腋,芳味犹在舌。何时棹孤舟,来此分余啜。”6年前,赴京途中与朱熹同游武夷的记忆再现眼前。
1616年2月21日,初次入闽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武夷山,在此流连3日。
1984年11月,诗人刘白羽游武夷山后写下了“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的动人诗句。
武夷山不仅千百年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她更是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伊甸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7%,拥有210.7平方公里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跨越福建省、江西省,是我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设立实现了福建和江西区域武夷山生态系统整体保护。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植物种类繁多,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不断有新物种被发现。
每一个新物种发现的背后都有着有趣的故事。2020年8月底的一个深夜,武夷山国家公园麻粟村,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延庆一行看见了这样一幕:一只“竹叶青”正要捕食一只林蛙。对于两栖爬行动物极其熟悉的他发现了这只林蛙的不同,吴延庆在“竹叶青”的口中救下了它。在进行一系列实验比对后,正式确认这只林蛙为新物种,取名为武夷林蛙。
2021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方舟在武夷山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时候发现了阳彩臂金龟,这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方舟认为:“这说明武夷山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地提升”。
武夷山生物多样性富集,共记录高等植物286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1种。记录野生动物76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9种;鸟类391种、蛇类66种、昆虫6913种、两栖类46种,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保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与完整性,武夷山国家公园依托卫星遥感、视频监控、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园区水文、大气、土壤、动植物等各类资源变化,为科学保护管理各类资源提供依据。国家公园划分为89个网格管理,强化了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
据介绍,为进一步摸清生物资源本底,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分别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单位及多所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参与了为期将近4年的调查。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累计发现并发布29个新物种,中华穿山甲、黑麂等濒危动物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