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关山 虎踞龙盘2>
--“国家森林步道”武夷山段闽赣古关隘探秘(四)
作者:朱燕涛
观看: 109      
赞:
峻岭蹊幽寮竹、焦林关
寮竹关,又名毛竹关,在温岭关东北约18公里处,海拔1033米,距武夷山市区西北45公里。坑口村北有古道可达,约5公里。该关四周高山重叠,峰峦起伏,是近代农民举义常啸聚之处。1949年5月9日,解放军二野十五军一三二团,作为挺进福建的第二路军,由团长郎玉林率领,越过寮竹关,进入崇安县洋庄乡坑口村,次日进入崇安县城,与秦基伟军长顺利会师。
焦林关,又名蕉岭关,在寮竹关东约5.5公里,海拔1033米。《读史方舆》介绍:蕉岭关“虽接连江右(江西),而羊肠鸟道,人迹罕至。”“蕉岭关则西寮竹,东岑阳。三关中以焦岭最险,山蹊窄狭,登陟甚艰。关南五里西至水碓垅,由横径至后官坑,一路深林路窄,攀援而出,至吴家,始通寮竹。”1932年9月21日,闽北著名的红军攻打浦城战役,由红十军八十二团、八十三团从江西经由焦岭关从岚谷奔袭浦城并攻克紧固的县城,战斗结束,歼敌100人,俘敌600多人,缴获重机枪5挺、轻机枪33挺、枪械800多支、无线电台2部,筹款50多万元、黄金1000多两(据统计方志敏部仅从1930年到1932年,就向党中央输送黄金超过1000两;1933年春从赣东北给中央苏区支援了2000两黄金、100余万元银圆和40余箱药品,闽北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被毛主席称赞作“方志敏模式”)。这是浦城县首度被红军解放,红十军帮助地方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农民协会、贫民协会等,并把所缴来的武器弹药留给闽北独立团,进一步壮大闽北革命武装。
寮竹、焦林二关,穿越山脊野径可通,
主要为驴友所辟。
谷邃林深岭阳关
岭阳关,又名绵阳关,在焦岭关北约17.5公里的岚谷乡的岭阳村丘岭峡谷垭口,海拔1134米。《读史方舆纪要》介绍:“岭阳关居县境之东北,陡入永丰县(今江西广丰)界,又东达浦城(县)之二渡关,控临山溪,最为冲要。”“岭阳关东接浦城,而铜钹山障之。稍北由牛尾兜出上饶县封禁山,广谷深林,常为盗薮。”“关外内皆险,林深径窄,若由榆溪南入,悬崖陡峭,措足殊艰。关北三十里有交州巡司,诸关总道也。”系“封禁山”之核心区。岭阳关与焦岭关本直通道路,目前有驴友已探出一条途经省级自然保护区黄龙岩道观遗址的野径,中途露营一夜可达。该关隘由于关门、关墙、关驿、路亭及关口前后的古驿道、石拱桥等遗存相对紧凑、完整和品相较好,加之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原始而厚重等,目前系福建省内唯一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关隘。
2015年冬,笔者与CCTV4《远方的家》摄制组,以户外运动爱好者角色再次踏访该关隘。如今的岭阳村至丘岭茶山的古道大部被开辟成山区公路,车抵丘岭后,徒步一段陡坡古道便到达关隘。该关隘闸口门墩仍存,由巨大的花岗岩条石砌成。所用条石,长者重约1吨,雕凿规整,累砌考究。但与温林关相似,岩柱横卧,石梁斜倚,满地狼藉。当年坚挺于敌前的铁壁铜关,就这样堕落成一堆懒洋洋的乱石。关闸墙墩,一面因村民为进出方便而彻底拆除;另一面则破败开裂,墩上巨石横斜,垂垂欲坠。其场景隐约如玛雅城废墟,苍凉扑面。2020年,岭阳村开发美丽乡村旅游,已将关墙坍塌的部分进行了简单修复。
该关口有一道民俗奇景,即地上和石缝里插满了未燃尽的香脚和残烛,还有一些已长满青苔的童鞋。据悉,这是村民的一种习俗。这里村民地处偏远,缺医少药,他们自己或孩童生病难愈时,或者遭遇重大困厄时,便到这关口焚香燃烛祈求消灾解难。他们在供完香烛、祷念完毕后,将患病者或遇难者的鞋子置于关隘门外,表示祈愿就此逃劫“过关”了。
在关口两边的半坡上,各有一座石垒建筑。这与其他几个古代交通要道的关隘相似。据了解其功能有三:一是驿站功能,供因公出行人员即将过关时办理通关手续、歇息与换乘马匹等;二是营房功能,供守关人员轮值休息及有战事时临时宿兵之用;三是“海关”“税卡”功能,也是“关闸”最重要的非军事职能,即供查验通关人员与物品是否“合法”,以及向过往商旅征收货物和人畜的通关税费之用。过往商旅在这里办理相关手续后,持“关凭”过闸口。
岭阳关也是重要的军事关隘,是1949年第一支解放大军进入福建边境的隘口,极具标志意义。崇安解放的第一路解放大军,由二野十五军一三〇团李钟玄团长率领,于5月8日翻越守关敌军已作鸟兽散的岭阳关,进入崇安县境内岚谷乡,次日(9日)夜晚11时,顺利进入张灯结彩迎接解放军的崇安古城。福建解放的大门第一个在岭阳关被打开,一举为武夷山创造了三个“第一”:岭阳村是“福建解放第一村”,岚谷乡是“福建解放第一乡”,崇安古城是“福建解放第一城”。仅此,岭阳关在“红色文化”方面,作为“全国文保单位”也当之无愧。(终)
▲焦岭关(朱燕涛摄)
▶俯瞰岭阳关(大个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