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物语

□张玉航

总觉得立秋只是拉开了秋的大幕,等时序到了秋分,秋天才真正压住阵脚。举目远眺,一切都有了远意。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位于白露和寒露两个节气之间。古书《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其表述和春分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春分后,阳气蒸腾,昼渐长,夜渐短;而秋分过后,阴气上升,昼渐短,夜渐长。

除了昼夜的变化,秋分时节,最大的变化就是作物的成熟。作物们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蓬勃,到秋天沉淀出一生的甘甜。庭院中的柿子灯笼般地挂在枝头上,疏朗有致,在灰黑枝干的映衬下,那赭红的果实红得耀眼,仿佛要把蓝天烧出一个洞。摘一个放在掌心,手托对着阳光看,透过清亮的阳光映出果肉中悬浮的脉络,仿佛缕缕金丝。而那红色的果肉晶莹饱胀,汁水淋漓,若用指甲掐个口,那甘甜的汁液便一股脑儿地涌出来。

门外篱笆旁的石榴压弯了枝,拿刀剖开,红宝石般的籽粒挤得满满当当。搬个小板凳,坐在阳光下慢慢剥上一把石榴,然后一口塞进嘴里,嚼啊嚼,把汁液咂吧差不多了,再一次吐个干净。小沟边的枣树早就缀满了枣儿,就等着人去打呢。拿个长竹竿,伸进丛丛深红处,用力一搅和,一阵阵轻微的扑簌声响起,那是小枣们落进草里了。大人仰着头打得起劲儿,小孩们围着树捡得开心。秋分时节,枣儿进了嘴就剩下余味悠长的绵甜。秋雨寒凉时,取一把干枣和粳米放在灶上同煮,咕嘟咕嘟熬上一两个小时。暮霭沉沉的夜晚,在鹅黄的白炽灯下,捧着一碗粥慢慢地啜,等头上浸出汗水后,再吃一颗被米油浸得松软的枣儿,那股温热能把人的精神聚集起来,那股甘甜能一直润泽至心底。

集市上,紫红色的甘蔗笔直地挺立着,身上裹着狭长的青绿色叶片,时不时地闪烁着早晨露水的清光,一看就是刚从田里砍下的。卖甘蔗的小贩左手斜拿着甘蔗,右手拿着一把银白的弯刀,唰唰几声过后,紫红色的皮落了满地,只留下微黄的甘蔗在秋风里淌着甜汁。客人拿手一指,削好的甘蔗便断成几截,跌落进塑料袋子里,随即被渐渐带远。

又记得镇上小街的北头,一到秋分时,卖炒板栗的大铁锅便支了起来。锈成红色的大铁灶上坐着一个超大口径的深黑色铁锅,锅内是大半锅的粗粒铁砂,和铁砂混在一起的是硕大油润的栗子,让人难免想到夜空下那璀璨的群星。站在大铁锅后的是一位穿着白衣的光头老大爷,手里的一把大铁锹使得出神入化,不见其用力,锅内的栗子却在他手中不断翻滚浮沉。甜香与糯香悄然迸发,在寒凉的空气中飘散着,激发香味的则是锅下熊熊燃烧的木柴。记得老大爷从来不用煤,而是用木柴。废弃的木板子被他收来,劈开,摞在铁锅旁,一天一捆,木板用完了栗子也就卖完了。那木柴的干香味和栗子的糯香与糖的焦甜,一同飘荡在空气里,成为秋分时的一曲颂歌。

秋分,是秋天最灿烂的节令。在此时,秋迈向了一季的顶点:作物完满成熟,万物斑斓绚丽,阴阳寒暑均平,一切都是最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