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文
在中学读书时,就希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从教后,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宿愿变成了现实。
那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初为人师,为了有点像“先生”的样子,十分喜好读书,尽管当时月薪低,但是,经常光顾新华书店,因为爱读书,也学着高雅,跑到金坛城里找了一大圈,最终在沿河东路找到一家镌刻社,刻了一枚篆体藏书印章,美其名曰“陈文集叶藏书”。
这是一间极其简陋的书房。房间不大,特地从寝室隔出来的一块大约5平方米的空间。一张三哥结婚时淘汰下来的旧写字台,一把油漆斑驳的古董———太师椅,一只新木箱图书箱,算是最鲜目的物件。没有书架,便在墙壁上钉上两个楔子搁了一块一米多长的条形木板。《中国语文》、《人民文学》等期刊用线串着,一本本地挂在那所谓的“书架”下面。书房的陈设如此简单,却起了一个很雅的名字:集叶书斋。
为何起名“集叶书斋”,当年我是一个文学青年,课余搞文学创作,从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取“集叶”之名,意在督促自己要像古人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勤奋治学,持之以恒。
从此,我只要上街或出差,总要到新华书店跑一圈,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书,尤其是古典文学方面的书,慷慨地把本来就不多的几个钱交给书店。许多中外名著挤进了我的书房,领着我穿越时空,漫游域外风光,感悟世间喜怒哀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书房从原来的平房搬上了二楼,有了像样的书橱,有了配套的书桌和坐椅,有了调剂生活的收录机,还挂上了金坛书画家的字画。
从那以后,我的业余创作渐入佳境,先后在多种刊物上发表了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1993年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了儿童文学专著《龙儿》,封面是请书画家范石甫先生设计的,书名也是他题写的,著名作家储福金为《龙儿》写了序。
上世纪90年代末,《金坛报》文艺副刊编辑约我写些文艺随笔,以专栏的形式半个月发一篇,我把这个栏目定为“集叶语丝”。发了6篇文章后,由于校长事务繁忙,这个栏目未能坚持写下去。2011年,我成为金坛市教育局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建立了“文如其人名师工作室”网站,重拾“集叶语丝”为网站一个栏目,就是想继续写些随笔,一吐为快,坦诚相见,留下一点心历的痕迹。
2001年,我被调到金坛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在县城买了房子。在装修新房时,我特地安排了一间房间做书房,大概有20平方。根据房间大小和走向,制作了L形书柜,请木工师傅做了一张大书桌,买了可以旋转的真皮座椅,安装了电脑和打印机,还根据书房空间大小和位置,请金坛书画家题了字。至此,“集叶书斋”,既高雅别致,又宽敞明亮,可谓“高大上”了。
也许家里的图书多了一些,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评为藏书家庭。2011年春天,金坛文化局组织电视台对藏书多的家庭进行采访报道,我有幸被采访,爱人也被采访上了镜头。
我腿有残疾,既不利于出门远足,也不利于下地劳作,除了在学校,多半时间都泡在书房里。临窗而坐,或备课、或批改作业,或读书、或写作,用自己的生命去描绘“粉笔与黑板”“教育与文学”“阅读与人生”的春秋,其乐自知。
也就是这样一个书斋,让我获得了不一样的芳华,享受到了为师的荣耀。出版了7部专著,报刊发表了100多万字的教育论文和文学作品。我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工作者,1993年经公开投票被评为金坛市“十佳新人”,2014年荣获金坛“金沙英才奖”。